中国美术家网旗下网站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18611689969
    当前位置: 民间艺术网 >> 艺术图库 >>
      分享到:

      浙江南浔镇

        作者:正在核实中..2009-07-15 14:33:56 来源:网络
        浙江南浔镇

        南浔是江南地区知名度极高的历史文化名镇,位于湖州市东北角,距湖州市区33千米,距苏州市区51千米。明代万历年至清代中叶为南浔经济最繁荣鼎盛时期,到近代,南浔是一个罕见的巨富之乡。南浔地区保存着大量的古民居,特别是南浔古镇的嘉业堂更是我国著名的藏书楼。据称嘉业堂建于1920年,当年曾经耗银30万两建成,藏书60万卷,与宁波的天一阁齐名。与嘉业堂毗邻的小莲庄是江南著名的私家花园,系清朝的光禄大夫刘墉所建。

        南浔镇-概况

        南浔镇
        南浔古镇地处杭嘉湖平原北部,太湖之南,东与江苏苏州(吴江)接壤,西距湖州市区32公里,是湖州市接轨上海浦东的东大门。南浔历来是江南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1991年被列为浙江省15个历史文化名城之首。2005年在中央电视台当选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一。

        南浔镇历史悠久,南宋以来已是“水陆冲要之地”,“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因滨浔溪河而名浔溪,后又因浔溪之南商贾云集,屋宇林立,而名南林。至淳祐十二年(1252)建镇,南林、浔溪两名各取首字,改称南浔。由于蚕丝业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万历至清中叶南浔经济空前繁荣鼎盛,清末民初已成为全国蚕丝贸易中心,民间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之说,南浔由此一跃成为江浙雄镇,富豪达数百家,民间俗称“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是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如今水乡古镇的景色风韵依旧,镇北运河东西横延,镇中市河南北穿镇而过,河街相交桥梁通便,黛瓦粉墙绿柳拂水,组成了一幅原汁原味的江南水乡图。南浔古镇以其格局独特、风貌完好、文化深厚、民风淳朴而成为江南水乡众多城镇的典范和代表。南浔镇政府从1982年开始着手对古镇进行保护性开发,使大批的古民宅、民居、园林等古建筑得以保存。2003年,古镇南浔与乌镇、西塘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已被列入预备清单。

        南浔镇-地理位置

        南浔镇地图
        南浔镇位于浙江省北部,湖州市东部,东北部与江苏省震泽镇毗邻。地理坐标:北纬30°52’~30°53’,东经120°25’~120°26’。属太湖流域和杭嘉湖平原,居长江三角洲经济区腹地。南浔镇是千年文化古镇,浙江省百强镇,全国工业千强镇之一。

        南浔镇是南浔区政府的所在地,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位于沪、宁、苏、杭经济圈中心,是浙江湖州接轨上海的东大门,区域面积141.3平方公里,辖38个行政村,10个居民社区。

        南浔镇-人文历史
        南浔建镇至今的漫长岁月中以经济、政治为主线来剖析,大体上可分为六个历史阶段。


        南浔古镇
        一、从村落到建镇阶段。南宋初,本地仅一村落,称浔溪村,后称南林,“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土润而物丰,民信而俗朴,行商坐贾之所萃。”淳祐末立南浔镇,这表明镇的形成,是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此后直至明万历中,蚕桑种植经济和家庭手工缫丝日益发展。

        二、明万历至清中叶雄镇阶段。南浔七里(辑里)村民在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曾多次改进缫丝方法,明万历(1573—1620)间对育蚕、植桑、缫丝等又进行技术革新,如培育了名闻中外的莲心种,制成了三绪丝车等,因而七里湖丝声名鹊起,杭、嘉、湖、苏所产生丝均冠以七里之名。清乾、嘉年间,七里丝行销范围除江南外,经明州(今宁波)、广州大量外销日本及欧美。史家称:进入明代,“蚕桑之利,其盛于湖”。“蚕事吾湖独盛,一郡之中,尤以南浔为甲”。当时,镇境“家家门外桑阴绕,不患叶稀患地少”。“浔溪溪畔尽桑麻”。“无尺地之不桑,无匹妇之不蚕”。可见蚕桑种植经济的盛貌,而七里丝之畅销,又与蚕桑业、手工缫丝业形成良性循环,互相促进,镇村经济的繁荣,“江浙之雄镇”为民间之共识,史家之定论。


        南浔镇
        三、江南名镇阶段。近代,自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鸦片战争失败后,上海辟为通商口岸,湖丝贸易以南浔为重要集散中心,在全国生丝出口贸易中居举足轻重的地位。道光初及同治末年,南浔人先后摇成丝经,这二次革新,改变了出口“有丝无经”状态,以致对外贸易激增,并促进了缫丝业的大发展。全镇至少有十分之六以上的农民以纺经为业,丝经行最盛时达56家之多。清末民初,丝栈达42家,上海的91家丝经行中,70%为南浔人所开设。从出口贸易看,道光二十七年(1847)上海口岸蚕丝出口总数为21176包,其中南浔出口数为13426包,占出口总数的63.396%。“同治九年(1870)中国蚕丝出口达到五万担。到光绪十八年(1892)出口超过了十万担。在短短二十年,蚕丝出口量又翻了一番,其中大部分还是湖州辑里丝。”(《近代浙江丝绸业民族资本的发生与发展》求良儒)。在此期间,七里丝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居主要地位。

        四、民国中期进入式微阶段。这期间,七里丝面临资本主义国家机械丝的严重挑战,虽然从民国元年至23年(1912~1934)这二十三年中,七里丝出口平均数占上海出口生丝总数仍然高达38%,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的八年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和医治战争创伤,七里丝每年出口数量不减,但好景不长,民国18年开始,出口数直线滑落,23年出口数惨跌到300包。抗日战争期间,蚕丝生产又备受摧残,直至解放前,呈一蹶不振的衰落局面。作为南浔经济命脉的丝生产的萎缩,造成市场萧条,农村破产,缺粮严重,民生凋蔽状态。解放后的44年,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南浔经济建设历经了两个阶段,至今已建成了现代中小型工业为主体,商贸、农业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的市镇。

        五、新中国建立到1978年。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得以解放,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957年工业总产值为580万元,比解放初增加了11倍多。至1978年工业总产值达3805.26万元,比1957年增长6.6倍。1950年,镇区仅有5家私营小厂,151家个体手工业户,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和技术革新,许多现代企业脱颖而出,工业内部结构逐步发生变化,制丝、皮革、皮件、化工、印刷、食品等企业纷纷建立,工业从过去单一的丝织业跨人多门类的渠道。农业从解放前的单季稻发展到春花连作稻三熟制。1949年全年粮食总产量仅为5618.5吨,亩产193.5公斤。到1978年,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9119.9吨,亩产704.5公斤,分别增长3.4倍和3.64倍。蚕茧,1949年年产54.2吨,到1977年达到239.2吨,猛增44倍。但由于受到“大跃进”的折腾,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以及计划经济的制约,经济建设的速度是缓慢的。


        今日南浔
        六、1978年开始进入快速健康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南浔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开创了新的前景。工业总产值,逐年呈滚动式递增,1988年全镇工业总产值为3.22亿元,比1978年增长8.4倍,其中镇村工业总产值从406.78万元,提高到1亿元,增长了24.7倍。商品零售总额从3334.23万元,提高到1.98亿元,增加了4,9倍。农业总产值从1022万元,提高到1313万元,增长了29%。其中蚕茧从215.2吨,提高到436.29吨,增加了l倍,粮食、油菜生产也连续增长。工业内部结构则起了根本性变化,1988年全镇已拥有工业企业183家,职工2211749人,并形成机电、制革、皮革、制丝、化工为主体的多门类产业体系。同时,村办企业异军突起,发展到117家。出口创汇1847.98万美元。全镇储蓄总额增加到4931.29万元,比1978年增加了18倍,十年的发展变化,表明只有坚持改革开放,经济才能发展,才能使工、商、贸、农生产保持高速度,不断登上新的台阶。

        1990年以来,镇党委和镇政府紧紧依靠全镇人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镇情出发,大胆改革创新,实现经济建设快速、高效发展。

        南浔镇-区位优势

        区位图
        围绕上海构成了湖州、杭州、宁波、嘉兴、吴江、苏州、宜兴、南通,常州、无锡等城市的长江三角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很强的产业配套功能拥有六大园区两个中心,适合内资和外商、侨商兴办各类生产加工企业,高科技电子企业,成套设备配套企业,外贸出口产品加工企业。

        (一)产业构成

        通信电子类 纺织服装类 机电制造类 新型建材木业 生物医药业 皮革制品业

        (二)海关商检物流

        区内建有湖州海关直通关点和商检办事处,可直接办理海关、商检的相关手续、并配有物流中心,使区内企业产品报关出口更加便捷。

        (三)金融

        区内国家各类银行网点齐全,可快捷办理给类金融业务。

        (四)治安环境

        南浔镇的治安是华东地区最好的地区之一;也是浙江省治安案件发案率最低、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的地区。

        (五)人力资源

        南浔镇背靠江苏、安徽、江西等内陆腹地,普通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完全能满足劳动密集型的用工需要;南浔又近临上海、杭州、苏州、湖州等大中城市,是全国大中专学校比较集中的地区,如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宁波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湖州师范学院等。而浙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综合性大学,完全能够招考、聘用到学历和知识水平较高的人才。而且南浔有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与市人事局的人才信息库联网,可以定期、不定期的为企业招聘到需要的各类人才。

        南浔镇-交通条件
        水路运输


        东方莱茵河

        具有“东方莱茵河”之称的长湖申航线贯穿全镇,将南浔与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嘉兴、杭州、绍兴、乍浦相联结。长湖申航道为4级航道,在镇内建有集装箱内河运输码头,700吨以下船舶可直航上海等各大港,目前水上运输年吞吐量8000多万吨。

        海上运输

        上海港:距南浔135公里。乍浦港是浙江对外开放口岸,也是浙江省第二大港口。宁波北仑港:距南浔245公里,是中国四大国际中转港之一,可停靠30万吨级货船。张家港:距南浔165公里,是长江航线中一个重要内陆港口。南浔的本业生产所需原木基本上从这里进口。

        公路运输


        小镇交通
        318国道贯穿全镇。申(上海)苏(江苏)浙(浙江)皖(安徽)高速公路和申(上海)嘉(嘉兴)湖(湖州)高速公路,均于2008年建成通车,入口处距南浔镇不足5公里。东距乍(浦)―嘉(兴)―苏(州)高速公路30公里。从南浔至苏州50分钟可以到达,距乍浦港1小时15分钟可以到达。西距杭(州)-宁(南京)高速公路36公里,到杭州为1小时,到南京为2小时30分钟南距沪杭甬高速公路45公里,到宁波北仑港为3小时。与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相距105公里,与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相距120公里,与浦东国际机场相距165公里。

        铁路运输

        南浔距华东铁路第二大通道宣杭铁路湖州站54公里,南往杭州,福建,北通山东,北京。

        南浔镇-基础设施
        区内道路纵横,四座跨运河大桥已经建成.企业建设与投产开业前所需的水、电、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具备为外商投资者投资兴业的一切条件.

        道路

        区内采用网络式道路系统,均为黑色柏油或水泥道路,路幅宽20-120米,两侧有人行道,绿化带及路灯.道路平均标高+3.0米,地下埋设管线标高-1.6米左右.


        电站
        电力

        目前拥有110千伏变电站二座.保证区内企业的正常用电.区内规划建造220千伏变电站1座.

        供水

        拥有总日供水量6吨级自来水厂四座。出厂水压3-3.5公斤。上水管管经:Φ100-Φ600毫米

        排水

        区内水泥道路下已方设专用的雨水排水管网,雨水就近排放。下水管:Φ450-Φ000毫米


        通讯服务

        通讯

        区内建有装机容量5万门的程控电话及IP电话,并正在进行宽带数字交换网改造。

        排污

        区内建2.5万吨级的排污管道,至每个企业红线。污水管:支管Φ300-Φ600毫米;总管Φ1000-Φ1500毫米。

        供热

        区内建有2.5万千瓦时热电厂一座,供氧能力160吨/小时,压力为10公斤。

        南浔镇-经济建设
        工业


        工业
        南浔镇历史上靠生产经营蚕丝业发展成为巨富之镇。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南浔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以木业、通讯电缆、建材、机电、轻纺等行业为主导产业,以兔毛业、皮制业、童装业为专业群块的工业经济,结构合理,优势明显。“万顺”、“生力”、“江南”、“圣船”等为代表的九家亿仟企业已较具规模,个私工业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全镇现在各类工业企业2600家,个私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64.13%。

        南浔城市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现已形成10平方公里的工贸新区,区内已有外资企业30余家,进驻企业200多家,其中包括规模宏大的生力集团、江南生物科技公司、江南通信电缆集团、南方通信、梅月集团等,并形成了以电子信息为龙头,皮革皮件、电机电梯、生丝毛纺、建材木业为主导的产业框架。开发区现已拥有民营科技园区、外商投资园区、商贸市场园区、高新科技园区、教育园区、效益农业观光园区等六大区块。


        农业经济
        农业

        南浔镇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推进产业化进程,通过近两年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英雄村的观光农业;祝塘、灯塔的花卉苗木和家禽;东迁的甲壳类繁育基地;横街的兔毛加工;浔南的优质葡萄等为代表的专业村40个,农业专业户,2500户,农业龙头企业15家,示范基地10个,初具规模的种类专业户900户,已成为我镇农业经济发展中新的支柱,农村经济在产业调整中更具生机和活力。

        南浔镇-投资政策
        进区企业优先供地,土地使用权实行保本出让,外商投资企业及高新技术项目,出让金再予优惠。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工业用地为五十年,商贸用地为四十年,居住用地为七十年。


        南浔招商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外商投资项目的外商投资企业,从其获利年度起前2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减半期间里企业缴纳的所得税按所得部分的100%给予补贴;第六年至第十年企业缴纳的所得税按市得部分的50%给予补贴。

        产品先进型企业按国家规定所得税期满后,减半缴纳企业所得税。对认定为高新技术的经营期在15年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在享受地二条政策后,第11年至15年企业交纳的所得税按地方所得部分30%给予补贴。

        产品出口型企业的投资者,从企业获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企业,经营期不小于五年的按规定退还其在投资部分已缴纳所得税的40%(产品出口企业,先进技术企业退还100%)。按所得部分30%补贴给企业。

        进区企业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享受进口设备关税减免;购买国产设备,其设备投资金额的40%可在企业新增所得税中抵免。

        进区企业免征固定资产方向调节税。进区企业,除国家、省规定税费处,实行“无费”管理。

        开发区以高新科技园区为载体,大力吸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一IC为核心的信息产业,以基因工程为标志的生物技术产业以创新为目的的研究发机构,开发区指定了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创业、开发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南浔镇-旅游资源

        美丽南浔
        南浔是省级旅游区,历史久远,自然风光秀丽,名胜古迹较多,丰富的物产与发达的交通引入入胜,具有明显地方特色。南浔镇有全国文保单位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以及张石铭旧宅、张静江故居、丝业会馆、刘氏梯号(红房子)、求恕里等古建筑群。南浔古镇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并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2003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贡献奖”,并相继获得了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国家级文明镇等荣誉称号。菱湖的“桑基鱼荡”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誉为中国唯一保存完整的传统养鱼生态农业模式,2003年被评为全国旅游资源最高等级——五级标准。南浔区还是全国古桥保存最集中最完整的地区之一。所辖南浔、双林、菱湖、善琏等都是著名的江南古镇,形成了全国少有的古镇群落。

        南浔古镇地处杭嘉湖平原北部,太湖之南,东与江苏苏州(吴江)接壤,西距湖州市区32公里,是湖州市接轨上海浦东的东大门。南浔历来是江南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1991年被列为浙江省15个历史文化名城之首。

        南浔镇历史悠久,南宋以来已是“水陆冲要之地”,“耕桑之富,甲于浙右”,因滨浔溪河而名浔溪,后又因浔溪之南商贾云集,屋宇林立,而名南林。至淳祐十二年(1252)建镇,南林、浔溪两名各取首字,改称南浔。由于蚕丝业的兴起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明万历至清中叶南浔经济空前繁荣鼎盛,清末民初已成为全国蚕丝贸易中心,民间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之说,南浔由此一跃成为江浙雄镇,富豪达数百家,民间俗称“四象、八牛、七十二墩狗”是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


        又称懿德堂,
        南浔的古镇旅游区大致可分为三大区块:第一块以南市河及其两岸的南东街、南西街为主的南浔旅游景点富集区,张石铭故居(国家文保单位)、刘氏梯号(市文保单位)、南浔丝业会馆(市文保单位)、求恕里、南浔史馆(南浔商会旧址)(市文保单位)、江南丝竹馆、广惠桥(市文保单位)等景点分布其中。在这里庭院深深的名人旧宅、古色古香的传统街巷和风景如画的市河无一不让你感受到当年南浔古镇的繁华和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第二块是由小莲庄(国家文保单位)、嘉业堂(国家文保单位)、文园、江南水乡一条街等景点组成的中心景区。南浔素以园林和藏书楼闻名天下,小莲庄和嘉业堂就是其典型代表,小莲庄位于鹧鸪溪畔,碧水环绕,园内绿木深深,不染一点俗尘,粉墙黛瓦,莲池曲桥,奇峰怪石,让人品位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之意境,内有御赐牌坊、匾额、碑廊、家庙、净香诗窟、叔苹奖学金成就展览馆等景点;嘉业堂与小莲庄仅一河之隔,为清末著名藏书家刘承干所建,其园林造法和小莲庄异曲同工,而园内的藏书楼则闻名天下,内藏有书籍60万卷,共16万余册,其中有不少海内珍本、孤本;文园、江南水乡一条街和久安老年社会福利中心是久安公司新近开发的景点,文园与小莲庄和嘉业堂毗邻,内有文昌阁、徐迟纪念馆、吴寿谷艺术馆和南浔名人长廊等景点。第三块是以东大街以东的张静江故居和百间楼为主的东北区块,此外还包括尚待开发的庞宅、金绍城故居及东圆、宜圆遗址等。东大街原是南浔古镇的第一商业街,街南即为市河,街两侧有五福楼、大庆楼、天云楼、长兴馆、大陆旅馆、“野荸荠”茶食南货店等一大批百年老店。而“民国奇人”张静江的故居(市文保单位)就坐落在街北,更令人流连的要数明代礼部尚书董份为其女眷家仆而建的百间楼(市文保单位)。百间楼沿河而建,即充分利用空间,又富于想象,显得很有层次,她与不远处的洪济(市文保单位)、通津(市文保单位)二桥组成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风景。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南浔人质朴善良,具有豁然聪慧、维和积福的性格特点,又具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人才辈出,素有“文化之邦”和“诗书之乡”之称。明代时就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谚。宋、明、清三朝,南浔籍进士41人,宋、元、明、清时期,浔籍京官56人;明、清两代全国各地州县官56人。在南浔古镇上出现了很多历史人物:民国奇人张静江;“西泠印社”发起人之一张石铭;近代著名藏书家、嘉业堂藏书楼的主人刘承干;以经营生丝发家的南浔“四象”,刘镛、张颂贤、庞云曾,顾福昌;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徐迟……至今都留下了他们的踪迹。

        南浔镇-文化教育

        学前教育
        全镇现有高级中学1所,在校学生2094人;初中4所,在校学生3556人,校均规模889人;小学6所,在校学生7854人,校均规模1309人;民办小学3所,学生4077人,校均规模1359人;幼儿园7所,另有村级幼儿班18个,入园人数3542人;成人学校1所。浔溪中学、南浔实验小学均为省示范性学校;南浔中心幼儿园为省示范性幼儿园;浔溪、马腰、横街、三长幼儿园均达到市一级幼儿园;南浔成校为省示范性成校;横街小学、马腰小学为省标准化学校。

        南浔素有“文化之邦,诗书之乡”之称。历代名人辈出,明代就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之谚。现有全国有影响的浔藉专家、学者80多人,其中“两院”院士9人。


        书香世界
        据《江南园林志》云:“以一镇之地,而拥有五园,且皆为巨构,实江南所仅见”。南浔拥有众多的人文景观和名胜古迹。如驰名中外的文化宝库嘉业堂藏书楼;江南园林佳构小莲庄;独具江南风情的沿河居民建筑群、明代百间楼;号称“江南第一宅”的张石铭旧居和民国元老张静江故居以及颖园、丝业会馆和大小古桥等。由南浔商会改成的南浔史馆已成为展示南浔历史的对外宣传窗口。

        南浔镇建于南宋淳佑季年(1252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昌盛,教育发达,名人辈出。据宋,明,清三朝统计,南浔籍进士41人,南浔镇京官56人,明清两代任全国各地州县官57人。南宋至民国,在全国有影响的浔籍学者有80多人,故南浔有“诗书之邦”、“镇志之邦”之美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业堂藏书楼,江南园林艺巨构小莲庄,中西合璧建筑张氏旧宅,无不透视出深厚文化底蕴和浓厚的文化色彩。一镇拥有8名中国科学院、工程院士,250多名中高级职称的教授、专家更为江南其他乡镇所罕见。南浔已经成为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大中城市的后花园,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疗养、观光游览的最佳胜地。

      更多...艺术资讯
      更多...艺术图库
      延村
      唐模
      朗梓古寨
      呈坎镇
      万安古镇
      傣家竹楼
      云南丽江古城
      云南建水古城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82(s)   5 queries
      update:
      memory 4.541(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