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网旗下网站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18611689969
    当前位置: 民间艺术网 >> 艺术图库 >>
      分享到:

      绍兴安昌古镇

        作者:正在核实中..2009-07-15 14:35:52 来源:网络
        绍兴安昌古镇

        安昌古镇是绍兴有名的四大古镇之一,是浙江省第一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镇。位于浙江省绍兴县境内西北端,与杭州的萧山相接,南靠柯桥,北邻杭甬高速公路。始建于北宋时期,后因战乱,多次焚毁,又于明清时期重建,其建筑风格传承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一依带水,古朴典雅,其特产安昌腊肠、扯白糖远近闻名,具有水乡风情的水上婚礼也是别具特色。是绍兴师爷的故乡。最有特色的是安昌的小桥。每年的腊月风情节吸引了大量游人。

        安昌古镇-简介
        安昌古镇安昌古镇位于绍兴县西北部,北靠杭甬高速公路,南距县城柯桥7公里。辖11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镇域面积2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6万人。是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近又被评为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古镇风貌保存完好,民俗风情氛围浓郁,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社会经济综合实力居浙江省百强乡镇前列,2004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6.5亿元,人均GDP超过6600美元。三大产业各具特色,公益事业设施完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充满历史韵味与现代生机活力的名副其实的“魅力名镇”。

        始建于北宋时期,后因战乱,多次焚毁,又于明清时期重建,其建筑风格传承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一依带水,古朴典雅,为浙江省重点历史保护地,其特产安昌腊肠、扯白糖远近闻名。现存白洋新石器时代越族先民遗址。相传大禹曾在镇东涂山娶妻成家。公元896年,钱镠奉唐王朝之命屯兵该地平董昌之乱,因命其乡为安昌。安昌除保持了绍兴水乡城镇的一般传统特色之外,还有一条长达1747米的老街。数百年来,棉、布、米集散旺盛,蔚为越北大市重镇。抗战前夕尚有商号933家,是城区外市集之最。安昌的小桥非常有特色,“拱、梁、亭”各式,千姿百态,古朴典雅,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

        安昌古镇-气候特点
        典型的江南水乡气候,温和多雨,全年平均温度16.4摄氏度。

        安昌古镇-小镇详述
        古镇小桥老街依河而建,全长1747米,河之南为民居,河之北是商市,两岸之间古桥相连。河之南有带着顶棚的长廊,遮阳挡雨,各种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翻轩骑楼错落有致。河对岸则是青石板小路,古朴旧貌的民宅,逼仄幽深的小弄 。始建于明朝成化、弘治年间。东起高桥,西至清墩桥,濒河设街,街河相依,街面全由绍兴当地的青石板铺成。现保存有旧石板路、翻轩骑楼、店铺作坊、拱桥石梁、台门弄堂等,风貌古朴依旧。沿街各式传统老店鳞次节比,千姿百态,销售的当地土特产品琳琅满目,尤其是百姓现场制作的传统食品,如香肠、扯白糖等,风味独到,颇有地方特色。分散在街上的深宅大院,尤其婚俗馆、师爷馆、钱币馆等,足可使入内的游客沉浸在浓浓的水乡风情之中。

        安昌的小桥非常有特色,“拱、梁、亭”各式,千姿百态,古朴典雅,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其中最著名的是名为福禄、万安、如意这三座桥,古镇人家嫁女儿时,都要走全三桥。


        古镇小桥随着根据师爷故居等古民居整修而成的“绍兴师爷馆”、“安昌民俗风情馆”和“安昌文史馆”等景点的开馆迎客,给古镇又凭添一份浓浓的人文气息,使古镇真正成为“水乡文化的长廊”、“市井习俗的长卷”、“特色商品的长街”。 绍兴千百年来的民俗风情在古镇大都得到保存延续,隆冬腊月,漫步安昌老街,更能体味到一幅幅喜庆祥和、古老淳朴的水乡地方风情。 在安昌,你还可以看到浓浓的江南民俗风情,绍兴几千年的民俗风情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热闹的水乡社戏、喜庆的船上迎亲、传统的手工酿酒、穿梭的乌篷小船......乃至祝福、裹粽子、串腊肠、扯白糖等等江南风俗一应俱全。绍兴千百年来的民俗风情在古镇大都得到保存延续,隆冬腊月,漫步安昌老街,更能体味到一幅幅喜庆祥和、古老淳朴的水乡地方风情。

        安昌古镇-名称由来
        此地最早叫长乐邨,后叫安沧,相传大禹曾在镇东涂山娶妻成家。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钱镠奉唐王朝之命屯兵该地,因平董昌之乱有功,地方得以安宁,因此改名为安昌。

        安昌古镇-景点介绍
        穗康钱庄

        穗康钱庄从1850年至1949年经营将近百年,而这里的接待人员正是开创此钱庄的於氏第三代传人。从於氏第三代传人得知,开创经营钱庄的於氏父子(接待人员的祖父和父亲)不仅仅是个商人,同时也是个文人,不仅能写而且会画。钱庄里不仅陈列了一些古钱币,更有父子两人的书画作品。钱庄的财神与现代的财神截然不同,左手托着三个叠放的元宝,右手握拳平举于右胸,身穿上红下蓝的古装端坐于太师椅上面带微笑。原本它是被安放于面对正门的一个神龛内,神龛下写有“克存信义”四字。

        石雕馆

        石雕馆展示了上始李唐、下迄近代的200余件珍贵石雕物件。有各个不同年代的石狮、石窗、石池、磨、桌、礅、臼等石件,有嵌镶在壁上的唐、宗、元、明、清代的13块墓志铭,有明嘉靖年间修绍兴府古小学的碑记,更有学界泰斗蔡元培题书的“宗君子修暨配陈孺人墓”碑等10多块。这些石件物品造型别致,形态各异、书法遒劲、巧夺天工。

        安昌“花行堡”

        安昌“花行堡”是绍兴最早的棉业中心,农家兼营纺织土布,布质实细匀,誉为“南沙哔叽”。于是在南沙哔叽分馆内展有各种土纺土织工具、土布衣饰,并配以清乾隆三十年题《御题棉织图》十二幅。五彩缤纷的花轿、富丽堂皇的喜堂、复杂纷繁的嫁妆陈列,充分地展示了绍兴的传统婚俗。新娘房中半拔铺床,制作研究,工艺精良,为富贵人家传世之家当。


        师爷馆师爷馆

        人说天下师爷出绍兴,但很少有人知道,绍兴师爷多出自安昌。200年间由这里出去的师爷据说不下一万人,今天的河道两侧还星罗棋布地分布着众多的师爷故居。师爷馆依托娄心田师爷的故居,展示“绍兴师爷”这个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历史上特殊的社会群体、特殊的政治文化现象及其在安昌的深厚根基。在师爷馆内有一组彩塑作品,表现了清代地方衙门的官员升堂审案时的情景,原被告跪在堂前,三班衙役持棒伺候。 明镜高悬,正襟危坐,惊堂木一敲威风八面,喝令一声地动山摇,但是且住,真正的“主心骨”却是坐在堂后的师爷;因为没有官方身份,所以师爷只能坐在后面听审,一旦发现当事人的证供有问题,就差人递条子,遇到大老爷意气用事,更要及时提醒。

        中国银行旧址
        中国银行旧址旁的两桥很有特色,跨河而建成八字型,虽不相连,倒也别有情趣。进入银行是一个大大的柜台,柜台内几张桌子上摆放着一些帐簿、台灯、算盘、电风扇之类;在靠墙而立的旧橱旁,是一只挂钟和挂钟下的老电话。

        城隍殿

        城隍殿对面是倚河而建的戏台,上有清雍正乙己年(公元1725年)“古今鉴”匾额。城隍殿建于明朝晚期,殿宇轩敞,前后三进,建筑雄伟,飞檐翘角,气势恢弘。头进五间,山门石柱刻联:雪趁风威,白占田园能几日;云乘雨势,黑瞒天地不多时。正殿三间,殿宇高大,屋脊饰“云龙”,中置铜镜,两旁“国泰民安”四字,翘角飞檐,檐下悬立花边直式蓝底金字“勒封永镇侯李”直匾。殿内石柱下鼓石、浮雕精细。左右大柱上有双龙作舞爪悬空盘旋状。殿正中置方桌,上坐城隍“永镇侯李”;旁有其子行宫坐像,塑像威严、正气凛然;殿旁倚墙有待从立像。

        安昌古镇-风土人情
        社戏2000年开始,在每年的腊月都要举行安昌古镇腊月风情节。

        风情节期间,安昌镇上将有丰富的民俗活动。古镇游,游人可以逛老街,坐乌篷船游古镇,看各式石桥、青石小弄、城隍殿、穗康钱庄、民俗风情馆、师爷馆等。老街东市段,是古镇民俗风味最集中的地方,当地人将展示各种特色活动:箍桶、竹编、打铁、纳鞋、挑花边、纺棉花等。风情节期间,游人可以真实地看到古镇人迎接新年的热闹景象:搡年糕、裹粽子、灌腊肠、扯白糖等。此外,社戏、莲花落、腰鼓、猜谜、水乡婚礼、水乡寿宴……都透着醇厚的水乡民俗味儿。

        安昌古镇-特产
        腊肠腊肠

        这是安昌的特产,四季都有,又以冬季所制的为佳。好的腊肠要求肠衣应选优质猪小肠,灌以猪后腿精瘦肉制成的肉糜。腊肠都是当地居民手工制作,香肠灌好后就挂在自家房前的河边,这里通风,可以很快吹干水份,便于保存。一到了腊月里,一串串腊肠挂在门前,自然就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了。

        仁昌酱油

        安昌人十分会用酱油,有一种古镇特产的仁昌酱油最为出名,据说香肠的调味品就是它。

        安昌古镇-旅游指南
        住宿:小镇内有安昌大酒店。不过建议最好住在绍兴,绍兴解放路一带有很多旅馆,大概30—100元不等。

        交通:自驾车从沪杭甬高速公路柯桥路口下,约5公里到安昌镇。乘公交车可从绍兴客运中心或汽车北站乘坐安昌中巴车,从早上6点至晚上5点,每5分钟一班。

      更多...艺术资讯
      更多...艺术图库
      延村
      唐模
      朗梓古寨
      呈坎镇
      万安古镇
      傣家竹楼
      云南丽江古城
      云南建水古城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78(s)   5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