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网旗下网站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18611689969
      分享到:

      当今中国应该给世界看些什么

        作者:丁薇2017-09-14 09:04:35 来源:中国艺术报

          (1/3)徐里近照

          (2/3)家园(油画) 徐里

          (3/3)飞渡泸定桥(油画) 井士剑 郭健濂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专访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徐里

        8月24日,第七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主办方在网上发布了展览即将于9月24日开幕的预热帖,信息一经发出得到了新华网、国新办官网和凤凰网、新浪、搜狐等各大门户网站的竞相转载,公众号阅读量很快破万,此次以“丝路与世界文明”为主题的展览,其热度可见一斑。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大国,中国文化一直在对外交流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今天,中国艺术如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与世界对话,在国际舞台树立当代中国的形象,是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秘书长徐里。


        和平是社会发展的主题


        也是美术创作的主题


        记者:近些年中国美协在对外交流方面做了很多,比如即将开幕的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已是第七届,还有“互绘·相知”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艺术与和平”中国美术世界行等活动都很成功。走了这么多地方,给您印象最深的交流活动是什么,有什么体会?


        徐里:今年5月,“艺术与和平——中国当代美术作品展”走进意大利,引起了很大反响,中国与意大利代表东西方文明的两座高峰在罗马进行了艺术上的对话,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得到了进一步彰显,提振了我们的文化自信。面对当今世界的不安宁,欧洲恐怖主义的活动猖獗,展览作品中期盼和平的主题受到了意大利观众的欢迎, 《家园》 《芦望之一》 《筷子树》等作品呼吁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和建设人类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向往人类和平,关爱地球家园引起了西方人强烈的共鸣,由此可见习总书记提出的“命运共同体”论断所具有的普世价值。


        要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首先取决于你给世界展示了什么,作为艺术创作者要有文化自信,用具有中国文化、中国元素、中国精神的作品影响世界,让西方接受中国的审美艺术,感受独具东方意韵的中国文化。


        今年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共收到120个国家四千多名艺术家的应征作品一万余件,双年展从首届举办到今天已有15年,参与国家的数量从首届的45个增加到102个,今年是首次破百。可以看到“丝路与世界文明”的主题得到了全世界艺术家的响应,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方贸易往来之路,更是世界文明交流之路,人类心灵相通之路,各国艺术家对丝绸之路的关注度和参与热情是空前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为世界贡献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尤其在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的大国外交策略使得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逐年提高。在中国取得巨大经济成果的今天,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必须要完成的课题。


        记者:美术作为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为中国塑像,举足轻重。您认为什么样的作品最能代表中国声音,展示国家形象?


        徐里:今年7月,习近平主席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德国汉堡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二次峰会。同期,中国美协承办了在德国柏林举办的中国美术作品展,题为“感知中国·最美中国人”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选择了中国艺术家和中国人民心中最美的形象,这其中有《雷锋》 《高德荣画像》 《焦裕禄》等时代楷模,也有《风雨兼程的乡村邮递员》这样的普通中国百姓, 76幅人物画连在一起构成了中国最美的群像长卷,中国人民的勤劳、善良、智慧以一种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在了国际友人面前。德国观众在这些作品前驻足,通过这些艺术作品触摸当今中国的时代脉搏,了解当今中国的时代风貌,这种方式对中国文化和价值理念的宣传与传播是潜移默化的。


        精神力量是艺术之魂


        宏大叙事才是正道


        记者:“最美中国人”展示了时代进程中的中国人物群像,作品思想厚重,时代感充溢。与此相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美协组织策划的一系列主题性、主旋律、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活动,比如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对五千年文明史的梳理与存像,纪念建党九十五周年作品展对中国共产党宏伟业绩的讴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的十二幅巨作对长征精神的再解读等,这些对美术界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创作方向上的影响?


        徐里:改革开放以来,因为国门打开,美术家受西方影响,存在一些金钱化、市场化、自由主义的倾向以及“去思想化”“去历史化”“去主流化”等思潮,为此,通过一些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弘扬英雄精神,描绘时代楷模,使这些不良的局面得以扭转,美术创作回到正道。艺术的精神力量是灵魂,而宏大叙事的表现才是正道。美术家应当从深邃的历史当中,从生动的现实生活当中表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创作具有中国价值观的优秀作品,在艺术理解和艺术表现方面,要对过去的历史主题绘画进行超越和发展。细数起来就会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美术界在主旋律、主题性、重大历史题材创作方面硕果累累,而且参与的人数也越来越多,这些作品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美术界存在的创新发展问题、有高原无高峰问题,解决了创作中如何表现当今时代的问题,也很好回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界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通过这些创作活动,美术界紧紧团结在为国家中心工作服务的大局中,匡正了美术界的创作导向,更重要的是为国家留下一批精品力作,同时也促进了美术教育、美术创作、人才培养。


        记者:对于每一个创作个体而言,创作这样的大型作品所获得的经验是尤为珍贵的,能否谈谈作者都经历了哪些过程?


        徐里:创作是个体行为,但要有高远的追求。在创作之前作者要实地走访、体验生活,到现场去了解历史,这对于美术家来说是一种难得的收获。比如,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精神的发扬,深入具体的场景,身临其境,深受感染,才能让革命情怀随画笔倾泻而出,让创作的思路深入到历史和思想的深处,作品的精神也随之得到升华。作为时代的艺术家,我们有幸成为这个伟大时代的记录者,也为之高扬手中的笔,让思想淬火,艺术精进,为了人民而创作。一部作品的完成,要经历看稿、审查、提高的过程,一次次的理解与修正,最终臻于精品。


        记者:参与审稿的专家团队有多少人?作者如何选择?


        徐里:至少50人。作者有时候可能会在创作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通过组织专家看稿为作者提出一些不足供参考,从而完善提高作者的作品,除了避免历史画中的硬伤外还要在艺术上进行提升,对意识表现和表达能力不足的地方进行提高,待这些都完成才能体现出当代精品的民族性、时代性、个性。


        专家团队中有中国美协主席团的老一辈艺术家,也在中青年中选一些代表性的艺术家,邀请美术理论界、各断代史的权威,还有中央党史办、文献办、军科院来介入,参与审稿。无论是纪念长征、纪念建党或是描绘时代,这些主题性绘画都需要这些专家的介入。所以一部作品的成功背后凝聚了很多人的智慧和心血。


        作者的选择是全国遴选,全国的美术家都可以来报名,最终根据作者的创作草图审定是否具备创作主题性大作品的能力和实力,同时还会邀请国内一流美术家进行创作。为国家、为民族创作作品,艺术家们都十分积极,很有责任和担当。


        记者: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可以说是一个常画常新的主题,当代美术家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节点的表现,与过往同类型作品比较有哪些发展与开掘?


        徐里:比如中国美协去年组织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作品展,虽然长征作品创作是个老话题,但是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理解长征精神,表现长征精神,是我们这一代美术家与上一代的不同之处,我们既要把长征精神表现好,同时又要在艺术性上体现我们当代美术家的水准,要将今天的美术语境与主题性绘画创作结合在一起。长征主题展一共展出十二幅巨作,以《飞渡泸定桥》为例,画作中的人物虽然形象不是特别具体,但作品中的浪漫主义色彩尤具感染力,红军这种不怕死、勇往直前的状态,表现十分到位。过去美术家表现过草地“红光亮”的基调颇多,但我们表现的是灰色的调子, 《草地铁流》中红军战士相互搀扶向着前方一缕曙光走向草地深处,虽然深陷沼泽,但为了理想信念坚定不移,作品非常压抑、低沉。作品中展示的场景与过去的创作有所不同,只有真实地表现沼泽地里的随时牺牲,才能凸显夺取胜利的来之不易,所以长征题材也可以是悲情深沉的,这就是当代美术家所理解的长征精神,这种具有悲剧色彩的画面呈现令长征精神更加博大,闪耀光芒。


        记者:近些年美术界重启重大历史题材创作,能否谈谈其历史意义、艺术价值?


        徐里:在西方国家,历史性的主题绘画比比皆是,欧洲一些重要的美术馆、博物馆,像卢浮宫、大英、大都会等等都陈列着本国的历史巨作,国内虽唐宋时期便有记录市井阶层生活和皇帝出行、大典的绘画,却鲜成规模。主题性绘画有着以图证史的特殊功能,尤其进入新世纪以来,历史画和历史题材创作的条件获得前所未有的改善,也有优秀之作出现,但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我们现在有义务也有责任把主题性绘画创作做好,为中国艺术史注入金戈铁马的艺术精神。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通过这些历史画卷了解我们国家的灿烂辉煌,同时也是为了向党的十九大召开献礼。


        责任编辑:静愚
      新闻分类
        市场新闻 拍卖新闻
      教育出版 展览新闻
      收藏新闻 综合新闻
      更多...艺术图库
      延村
      唐模
      朗梓古寨
      呈坎镇
      万安古镇
      傣家竹楼
      云南丽江古城
      云南建水古城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2(s)   7 queries
      update:
      memory 4.449(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