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网旗下网站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18611689969
    当前位置: 民间艺术网 >> 知识荟萃 >> 音乐舞蹈
美术家网虚拟展厅
美术家网虚拟展厅
    1. 运河上的船工号子详细介绍
    2. 长期以来,大运河上的船民们在凌波踏浪、击风搏雨的航行中,也逐渐创造了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船工号子。同时,沿河居住的人们一听到那错落有致、韵味悠长的船工号子,便知道又有船只拔锚起航或歇锚靠岸了。   船工号子多种多样,丰富多采,它与河道上的万家渔火、笙歌管弦一起,成为运河的一种特色文化。船工号子是船工们在劳作时的即兴创作,可以说,船上有多少道操作工序,便有多少种船工号子。船上常用的号子主要有起锚号、冲号、拉纤号、招号、缆头号、搅关号、撑篙号和摇橹号等,而且每种号子各有其作用。比如,起锚号是在铁锚久拖不起时,船工用力拔锚所唱的,船工们抓住锚绳,边拉边唱:"千斤呀,万斤呀,嗨!铁锚呀,动身呀,嗨!"于是铁锚便在众人的齐声唱和中被缓缓拔起。船工们所唱的冲号,亦称凤凰三点头,是在船舶即将开航时唱的:船工大师傅将纤绳搭在肩上, [详细...]
    1. 长岛渔号详细介绍
    2. “长岛渔号”源于长岛县渔业区的砣矶岛,距今己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风帆时代渔民创造的一支闯海的歌。早在清末民初,砣矶岛上的大风船达300多只,是一支海上生产的劲旅。这些大风船,系母船带子船,常年活动在烟威、莱州、渤海湾和辽东湾一带渔场。因此,长岛的渔民号子波及到整个渤海和北黄海沿岸。北至丹东、大连、营口、长海县,西至天津、塘沽,南至蓬莱、莱州、龙口。东至烟台、威海、韩国一带。    那时,一只大风船多为18人操作,帆船的动力全靠风力和人力,于是,以吆喝、呐喊和领唱、合唱为主要形式的“长岛渔号”,遂成为统一步调、协调动作、指挥生产的“渔令歌”。“上网号”、“拾锚号”、“竖桅号”、&ldquo [详细...]
    1. 蓬莱烧纸调详细介绍
    2. 烧纸是起源于宋代,在蓬莱东、南、东北部地区乡间流传的一种风俗性祭祀活动,用以求福求财求平安和祭奠祖先。整个仪式由开坛、请神、安神、搭棚、封灯、劈山、搬亡人、歇坛、故事、送神等10个阶段组成。   烧纸调是整个烧纸仪式活动的伴曲,含鼓乐和唱曲两部分。唱由有九腔十八调。九腔主要有大腔、悲腔、急腔、大悲腔、四大腔、娃娃腔、对口腔、接神腔等;十八调主要有接神调、安神调、封灯调、送神调、三棒鼓、慢板、悲调、靠山调、喜盈门调、流水调、搬亡人调、答文良调等。烧纸调旋律婉转,节奏富于变化。演唱故事时,唱腔遵循“接神、安神……送神”的程式,中间根据故事内容自由选择调式。烧纸调的伴奏乐器为单皮鼓。单皮鼓形似蒲扇,使用时既是打击乐器,又是舞蹈道具。鼓柄下端以铁条曲成3个椭圆形环,各穿3片六角形铁片,动辄 [详细...]
    1. 宁阳朱氏唢呐详细介绍
    2. 宁阳朱氏唢呐,系家庭传承,发源于山东省宁阳县茅庄乡,距今已有100余年历史,由朱序河一家人一代代传承下来。 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数代传承人不断总结、吸收本地优秀的戏曲文化及一些民间小调,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形式和曲牌。在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及社会需求的变迁中,逐渐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朱氏唢呐,在当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经过几代传人的学习钻研和发展革新,朱氏唢呐影响遍及鲁中、鲁南地区,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曾作过专题报道。朱氏唢呐传人在全国举办的各种大小型民族器乐比赛中均有不俗成绩,其中唢呐高手朱殿军,在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联合主办的首届山东省农村文化艺术节民间吹打乐总决赛上获得金奖。 宁阳朱氏唢呐,其表演技巧独特,气息要求收放自如,舌工讲究双吐、三吐、反吐、正吐等技巧。朱氏唢呐的开门吸取了各地各派所长,经过多年推敲和演奏,形成 [详细...]
    1. 满江红详细介绍
    2. “盼到春来呀,春那又来呀,桃花杏花呀,桃杏花开呀……” 这优美抒情的曲子是日照东港民乐“满江红”代表曲目之一《四盼》的主曲。“满江红”属大型民歌套曲,是鲁南五大调之一,曲调细腻、优雅,有“细曲”、“雅曲”之称,是伴随着民俗生产活动发展而成的,多年来备受音乐界青睐,其历史和文化价值重要。由于时代变迁、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的变化,“满江红”已处于濒危状态。东港区文化部门经过挖掘、搜集相关资料,建立保护组织,以民间艺人为主,进行讲课、培训等活动,建立起一支传承队伍,加大了整理保护力度。“满江红”被山东省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去年被文化部列入第二批 [详细...]
    1. 十番详细介绍
    2. 盛唐凯旋乐“十番飞钹”,全国仅佛山茶基村能演奏。但上百年的十番古乐向来都是靠老艺人口耳相传流传至今,从未有过文字记载的曲谱。而今,不少珍贵的古乐谱已经失传。 9月份,一条《唐代十番锣鼓绝艺后继无人》的新闻引发市民对十番古乐命运的关注。记者最近获悉,为申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山市文化专家对茶基村的十番古乐进行了调查,4首濒临失传的古乐谱即将整理成文流传后世。 百年古乐全凭老人记忆传承 “得得得-嚓-笃笃-撑……”31日,记者来到桂城叠南茶基村,听十番老艺人何汉然说,十番的曲谱历来都是一代一代口耳相传,从来没有书面记载,而相传的方式,就是用这种谐音的汉字,编成口诀一样,死记硬背。 “‘得& [详细...]

更多...艺术图库
延村
唐模
朗梓古寨
呈坎镇
万安古镇
傣家竹楼
云南丽江古城
云南建水古城
更多...知识荟萃
皮影与皮影戏
广 泛 流 传 于 民 间 的 戏 曲 艺 术 , 其 演 出 时 所 执 影 人 和 衬 景 , 则 属 民 间 工 艺 品 。 皮 影 相 传 源 于 汉 代 , 至 宋 代 已 成 一 ...【 详细 】
皮影造型艺术
1、皮影造型的艺术风格∶   皮影造型风格独特,故在美坛中独占一席。它为了适于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美学模式。对于人物的造型,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 人...【 详细 】
山东皮影
  据 传 系 河 北 滦 州 传 入 , 故 又 叫 “ 滦 州 布 影 ” 。 清 代 已 遍 及 全 省 。 影 人 造 型 简 朴 , 刻 工 粗 犷 , 敷 ...【 详细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151(s)   31 queries by cache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