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网旗下网站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18611689969
    当前位置: 民间艺术网 >> 美术史论 >>
国画家网
美术家网虚拟展厅
美术家网虚拟展厅
    1. 邓军海:对中西比较美学的几点反思
    2. 【内容提要】以中西比较美学为比较美学著作命名,是对比较美学的一种误读。中西比较不足以为比较美学奠基;中西二元对立的文化图景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产物;以“天人合一/天人对立”来从根本上解释中西美学的差异,疑窦丛生;在比较美学领域称中国文化为审美文化,是一种比较研究的“强人政策”;称中国古代“有美无学”,是比较研究失败的一种表现;着力于探讨中国美学相对于西方美学的异质性因素,并不能解构西方中心主义,反而容易强化它。中国美学要迎接全球化的挑战,比较美学要走向深化,就必须走出中西对立。 【关键词】中西比较美学/比较美学/中西对立/全球化   以中西对立为基本框架、把“天人合一”设定为中国文化的根本特点,着力于揭示中国美学相对于西方美学的特殊性或异质性 [详细...]
    1. 郝建:“暴力美学”的形式感营造及其心理机制和社会认识
    2. 内容提要:“暴力美学”起源于美国,在香港发展成熟。它是香港电影人对于世界电影语言系统和电影文化发展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暴力美学是一种在纯粹趣味的追求中发展起来的形式体系,它提供给观众的是在道德教化以外的形式感。暴力美学的形式展示中,各种导演的基调有较大差别,有的导演十分成功地在暴力美学的影片中展示温情的人道情感,有的则更钟情于血腥和黑色。这一电影形态在东西方之间的反馈、振荡式的发展、成熟给电影心理学、电影形式美学、电影社会学以及电影人类学提出了新的、颇为复杂的课题。暴力美学的创作和观赏显现的是人类共同的集体无意识。 关键词:暴力美学/原始意象/杂耍蒙太奇       一“暴力美学”的词语发生和文艺社会学问题   “暴力美学”是个新词,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 [详细...]
    1. 吉永生:“审美无区分”对“审美区分”:加达默尔美学精义
    2. 摘要:加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美学想以“审美无区分”去对立于主体美学的“审美区分”,进而使全部精神科学的真理性得到本体论上的证明。审美无区分指的是在艺术作品与外部世界之间、艺术原作与二次创作之间并没有根本的差异,审美区分相反却认为作品绝不同于作品所表现的世界、原作绝不同于对原作的再创作。如果审美无区分能够成立,艺术就不应该被审美区分从人类连续的自我理解链条中割裂开来,判断精神科学是否具备真理事先也就勿需通过自然科学方法的检查。本文重点突出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审美区分在形成过程中所碰到的实际的与理论的诸多困难;2、以“表现”作为自己的存在方式的艺术游戏确立的只会是审美无区分;3、试图立足于有限性基础去建立客观性的审美无区分学说在美学的对象与归宿、美感的定位与越位、表现存在与表现 [详细...]
    1. 张震:美的理念与终极价值——柏拉图的美学价值论
    2. 摘要:柏拉图以理念论为核心的美学思想内含完整的美学价值论框架。“美本身”是一种先验的价值标准和绝对的价值实体,具有极致性与自足性。“美的分有”描述了作为永恒的价值范型的“美本身”与美的事物之间的价值等级关系,而“美的回忆”则强调了作为完满的价值理想的“美本身”对美的追求者的价值范导作用。 关键词:理念论 美学价值论 美本身 柏拉图以理念论为核心的美学思想在中外美学史上占有勿庸置疑的重要地位。与此同时,它也是美学史上最为难解的谜之一。其难解之处或许还并不在于体系的复杂与命题的晦涩,而在于柏拉图的理论论述本身所具有的“纵深宽广、层面复杂、结论多元”[1]的特点。这一方面与柏拉图的 [详细...]
    1. 张震:虚无的美学:本体论、价值论与方法论
    2. ——萨特的虚无论美学的基本架构 摘要:本文对萨特的虚无论美学的基本架构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萨特把自为的虚无与自由作为美的存在的本体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人的实在的欠缺结构的揭示,进一步把美规定为一种作为超越性价值的存在,因此,美只能以想象的方式才能实现。萨特的虚无论美学是一个美学本体论、美学价值论与审美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整体。 关键词:萨特 虚无 美学 1975年5月,七十高龄的萨特接受了几位美国学者的访谈。在访谈之中,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米歇尔·里巴尔卡博士问到:“人们往往想知道美学在您的哲学中占有何种地位。您有一种美学,一种艺术哲学吗?”萨特回答:“如果我有的话——也许可以说我有—&mdash [详细...]
    1. 傅守祥:文化泛化中崛起的大众文化:从神性体悟到世俗消费
    2. [摘 要]大众文化的审美研究是学术界最近的一个热点话题,文章从分层解剖角度对文化、从系统论的具体层面上对大众文化分别进行了梳理与框定。认为大众文化审美化是立足于日常生活世界而对发生于每个人周围的各种泛审美活动加以观照,突现了具体审美活动的文化维度及其意义,因此,日常生活或文化娱乐与审美之间相互渗透的状况是促成这种局面的根源。成熟的大众文化文本,应该是既注重日常生活的感性体验又不放弃价值理性维度的意义追求,既着意于审美愉悦的“欢乐”性解放又不舍弃神性维度的精神提升,并以此制衡生活的表面化、形象化、感观化所带来的无深度的不可承受之轻,在世俗化的文化氛围和生活化的审美环境中,跳出日趋严峻的“欲望陷阱”、“反省缺失”和“欢乐空洞”状况,实现人类真正的审美解放。 [详细...]


Warning: Smarty error: unable to read resource: "user/4141/template/block_1917.tpl"(www.minjianyishu.net/ajax_op.php) in /www/web/sitemagic/public_html/libs/Smarty/Smarty.class.php on line 1093
艺术市场
艺术无疆:何君宏的新东方抽象派与西方回响
正视传统,观创未来。一个伟大的作品一定是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精湛的技艺,描绘出时代的风貌和丰富的人文内涵,何君宏,这位享有盛誉世界的艺术家,把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绘画作...【 详细 】
王清州受邀亮相大阪世博会国际艺术大展并获奖
近日,著名艺术家王清州应邀参加于 2025 年 8 月 25 日至 28 日在日本大阪 MY DOME OSAKA 展馆隆重举办的“ 2...【 详细 】
马刚丨致敬国家脊梁30位“中国之父”
  在每个人的心里,父亲是永远无可替代的存在。他或许不善言辞,却用坚实的臂膀为我们撑起一片天;他或许沉默不语,却在默默付出中给予我们无尽的爱与关怀。而在国家...【 详细 】
展览新闻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17(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