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网旗下网站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18611689969
    当前位置: 民间艺术网 >> 艺术评论 >> 综合评论
国画家网
美术家网虚拟展厅
美术家网虚拟展厅
    1. 刘九洲:《甲午书画札记五则》(下)
    2. 最近几个月,呆在上海,写了几篇有关书画鉴定的小文章,发在武英微信上,这几篇文章讨论了书画鉴定一些基本问题,而不是具体问题。现在汇集起来,加一个总标题,供大家参考。   【相关链接】刘九洲:《甲午书画札记五则》(上)   三,记问之学与鉴定   虽然涉足鉴定很久,但是回想起来,在鉴定方面,我只有过一个老师,还是瓷器方面的,他就是上海的孙显堂先生,他教我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帮我在市场上看真伪。   1999年到2001年,每周我们在逛晓市的地方碰面,当时他60不到,每周六天不亮,孙老师就到了市场,在黑乎 [详细...]
    1. 明月前身 清风襟怀——虚谷对传统文人画风的超逸(三)
    2. 三 一拳打破去来今   虚谷的花鸟画创造还表现在对于传统笔墨造型语汇体系的改造与重组上,从而呈现出与传统格法样相的超越和精神的延伸,他淡化了传统笔墨线条的表现力,更加突显了色彩在花果塑造中的造型作用,这与西方油画水彩的表现方法暗合。   虚谷在他的艺术形象塑造中有一个重要的变革就是弱化了笔墨在形象塑造中的作用,这是他对于传统的偏离,也是他把目光投向现实的一个体现。传统中国画所强调的线条只是一种形而上的抽象语言,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虚谷的艺术形象塑造就尽量弱化了线条的使用,首先是在塑造果蔬形象的时候,在色彩能够独立表现的重色瓜果的塑造中,他都尽 [详细...]
    1. 刘九洲:《甲午书画札记五则》(上)
    2. 最近几个月,呆在上海,写了几篇有关书画鉴定的小文章,发在武英微信上,这几篇文章讨论了书画鉴定一些基本问题,而不是具体问题。现在汇集起来,加一个总标题,供大家参考。   一,书画鉴定不是难事   最近很多舆论以为,书画鉴定很难,很难,而且还难到不可思议的境界。以我这个略具书画鉴定经验的人来看,书画鉴定并不难。西方学术界有一个说法,任何一个专业,学习1000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入门。从这个标准来看,每天学习两个小时书画鉴定,连着500天,一定可以入门,这就是我标题说的:“不难”。   鉴定既然是一个学科,而且是结合其它各种学科、多种信息的学科,那么其特征在哪里?主要有两条:第一,鉴定的关键点是游离不定的;第二,需要一点果敢的性格。   先说第一条,书画的核心鉴 [详细...]
    1. 陈东升:泰康空间
    2. 从 2003年开始做泰康空间,我们正式开启以非营利空间支持当代艺术的模式,艺术品收藏也步入专业化、体系化阶段。建立收藏和学术研究也成了泰康空间的日常工作,研究的结果反过来辅助收藏。创办泰康空间对现当代艺术进行系统化收藏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唐昕。1996年,我正筹备泰康,还在保利大厦办公,我跟唐昕是那时候认识的。唐昕是个有理想的人,当时是一位当代艺术的独立策展人,是个“文化个体户”,也策划中国跟欧洲之间的当代艺术交流展览。2000年她在国内做展览,没地方,没钱,来找我赞助,我把泰康人寿大厦顶层的多功能厅给她用,所以 2001年公司举办了第一次当代艺术展,艺术家有方力钧、李大鹏、岳敏君和杨少斌。“非典”后泰康空间正式成立,那时叫“泰康顶层空间”,属于公司的公益事业部。一做就是10年,有了今天颇具规模的企业收藏。唐昕说她是“十年磨一剑”,很不 [详细...]
    1. 于洋:师传的诤言
    2.  一九二三年,二十七岁的潘天寿在沪任教于上海美专,经老友诸闻韵的介绍,与年近八旬的吴昌硕相识。谈诗论画间,缶老对这位才华横溢的晚辈阿寿激赏不已,向来很少评价他人诗文书画的吴昌硕对于潘天寿画作以“天惊地怪见落笔,巷语街谈总入诗”的篆书集联相评。一次,潘天寿画成了一幅自己较为满意的山水画,拿去给吴昌硕看,吴看后“仍旧只是说好”,但当晚写就一首长古“读阿寿山水障子”,次日早晨托诸闻韵交予潘天寿。诗中既有“久久气与木石斗,无挂碍处生阿寿。寿何状兮颀而长,年仅弱冠才斗量”的夸赞,更有末段“只恐荆棘丛中行太速,一跌须防坠深谷,寿乎寿乎愁尔独”的担忧与指点。   在距吴、潘那段伟大的忘年之交和师生之谊整整九十年后的今天,那个两代画坛宗师的“交接”时刻,连同那段诗意的诫语已成近代画史上的公案。潘天寿在回忆中这样评述缶翁的点拨,“诗里的 [详细...]
    1. 管郁达:往事——忆云南艺术家
    2. 最近做“出门与回家”的展览,我老是将薛滔、彭涛和柏涛搞混,认真拜读了薛滔写彭涛的文章,我终于理清了这其中枝节干系,知道柏涛即彭涛,也重新认识了薛滔的艺术和他的为人。还是十多年前,薛涛在昆明办了一个叫“羊来了”的展览,我和董重当晚要回贵阳,叶帅劝我们别走,多待一天看看。那个展览,薛涛既是艺术家,又是组织者,聚集了云南当代艺术七零、八零后的多数青年才俊,让人耳目一新,但却有种吃散伙饭的伤感气息,象是告别。   果然,展览一结束,好多艺术家纷纷离家出门,去了北京、上海。当时正值当代艺术淘金时代前夜,我拟移居云南。云南人是家乡宝,只要有囗饭吃,无论如何不愿挪窝。他们一走,创库遂成空房,我来昆明,连个喝酒的朋友都不好约了,思之沧然。再后来,不时有他们的消息传来,好的一面是说有些艺术家混得不错,发财了,不好的一面是混不下去了准备 [详细...]

评论分类
  综合评论 市场评论
展览评论 作品评论
个人文论
艺术市场
别陷入以身份评判美术作品优与劣的误区
不迷信头衔、职称、名气等附加因素,用自己的学识、修养独立地去评判美术作品的优与劣,才能避免陷入种种误区。 别陷入以身份评判美术作品优与劣的误...【 详细 】
中西融合:一位美国学者眼中的刘万鸣艺术
2025年3月,美国密歇根大学名誉教授、北京大学首席客座教授马丁·约瑟夫·鲍尔斯访问中国国家画院。在访问期间,他参观了中国艺术家刘万鸣的工作室,并对刘万鸣的画作《墨...【 详细 】
国博凤冠冰箱贴销量破百万件
国博售出第100万个凤冠冰箱贴仪式现场  本报记者  卢 旭 摄 3月25日,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现象级文创凤冠冰箱贴累计销量...【 详细 】
展览新闻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15(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