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网旗下网站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18611689969
    当前位置: 民间艺术网 >> 艺术评论 >> 综合评论
国画家网
美术家网虚拟展厅
美术家网虚拟展厅
    1. 书为法道 勤为道 直将诗境入画境——品陶洪君的书画艺术
    2.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说:中国文学重在情与意,情当境而发。这里他谈的是写诗的一种境界。作为一个爱诗、写诗的人,我理解钱先生的意思就是:诗歌是讲究“在场”的,如没有在这个“境”里,作出的诗就是无病呻吟。诗如此,画亦如此。一个书画家,他有什么样的人生,就会画出什么样的画,画格与人“格”有关,人“格”的高下就是画格的高下。在我国古代,诗书画是同宗同源的,都是情和意的载体。大画家吴冠中先生说“情之传递是艺术的本质”,也就是说诗、书、画均为一种传情达意的符号或者说是工具,其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在这篇文字里,我就以一个诗歌创作者的视角,谈谈我读所到的陶洪君先生书画艺术中体现的诗境、诗情和诗意。 [详细...]
    1. 亢小军作品欣赏
    2. 亢小军,著名国画家,1989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师从中国人物画大师于衍堂先生,为当代中国画坛西北军团的中坚力量,现任甘肃敦煌中国画院副院长、甘肃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兰州市青少年书画协会常务理事。于衍堂教授是中央美院第一届本科生,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艺术家,是中国画现代进程中调和中西之路的重要画家,尤其在人物画领域取得了标杆性的成就,与父亲于希宁并称中国画坛“二于”。亢小军不仅继承了“徐蒋体系”和于衍堂以来重视写生、突出造型能力的学院派传统,而且继承了乃师于衍堂感情充沛、笔墨酣畅的艺术风格,作品中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激情。难能可贵的是,毕业之后亢小军一边从生活中汲取营养 [详细...]
    1. 梁晓新:“锦瑟华年”—— 一场全球参与的艺术盛宴启示录
    2.  他将一生奉献给了东方艺术,特别是中国艺术;他在生前被尊称为纽约亚洲艺术收藏的“教父”,他那位于曼哈顿第五大道上的豪华私邸,宛如一座小型博物馆,陈设着数不清的艺术珍品,和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这位堪称是战后美国最著名的亚洲艺术古董商兼收藏家,犹太籍的安思远先生,在身后也不忘继续为大家在曼哈顿的洛克菲勒中心准备了七场艺术饕餮盛宴,在纽约佳士得精心的策划下,他的艺术人生于此完美地揭开了烟花般绚烂的谢幕式。   高仅约8厘米的“西汉鎏金铜熊形摆件”,以285.3万美元被埃斯肯纳茨竞得   3月17日傍晚的安思远私人珍藏首拍会,人声鼎沸的现场已经预告 [详细...]
    1. 妙笔生国色 丹青绘天香--大荔王永刚先生牡丹画观感
    2. 看王永刚先生的画,如同进入一个世外的牡丹园。细品永刚笔下的牡丹,雍容高雅却不孤傲,色彩艳丽却不媚俗,婀娜多姿却不矫情,温暖和谐却不失清馨。在水墨相融之间展朦胧之美,在笔墨酣畅之中表灵动之美,在人画合一之中现忘情之美。对牡丹而言,知花语,懂花情,晓花韵,而今能达到此佳境者,关中画坛已很鲜见。可见观者藏家谓永刚同州“牡丹王”的称号,是他艺术造诣本身的井喷之彰显。 艺术创作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是多方面因素的集成。作为大荔的一名美术教育工作者,兼职画家。他将自己的所有空余时间都花在了美术创作上。每逢牡丹盛开季节,他奔波各地名胜牡丹园,他在园中如痴如醉,或观察、或拍 [详细...]
    1. 王林:表现性与形式美——李文信中国画创作说略
    2.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正是四川美院乡土油画闻名全国之时,学院上下皆为之引动。李文信,这位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中早已颇有成就的艺术家,却毅然改变创作方向,把自己的精力转向了山水画创作。如果要说乡土题材在中国人物画中的表现,李文信是川美画家中最有实力的。他从1941年起先后就学于岷云艺专、正则艺专和杭州艺专,受教于吕凤子、郑午昌、潘天寿、傅抱石等诸位大家,既练就传统笔墨功夫,更具有中西结合的写实能力。李文信于1950年进入位于重庆黄桷坪的西南人民艺术学院,这是后来西南美专即四川美院的前身。而李文信作为科班出身的画家,自然成为四川美院中国画教育教学的元宿。   在那样 [详细...]
    1. 书画家吴海友作品:端庄秀气,意境幽远
    2. 吴海友,祖居河北定兴县,现居北京,著名书法家任玉岭(原国务院参事、国家一级书法师)亲传弟子,在任老师精心的指导下,各个书体有显著进步,取得优异成绩。后拜著名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荣为师学习绘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教师 ( 资质 ) 中国书法家协会专业一级书法家,中华海峡两岸书画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国家书画院常务理事,中国艺术家协会书画研究会常务理事研究员,中国书法美术家协会( 特聘) 副主席,中艺名( 北京) 书画院常务理事,文化中国签约书画家,厦门市澎澎食品有限公司文化顾问,国宾礼特供书画艺术家,“中国国宝书画大师金爵奖”获得者。擅长书画装裱、修复,仿古作旧技术培训特约高级顾问。在北京钓鱼台中国世纪大采风活动中被授予“中国当代最具收藏艺术家”称号。2014年11月9日,参加在北京文化中国艺术会馆举行的由文化部中国佛学文化保护 [详细...]

评论分类
  综合评论 市场评论
展览评论 作品评论
个人文论
艺术市场
马刚丨致敬国家脊梁30位“中国之父”
  在每个人的心里,父亲是永远无可替代的存在。他或许不善言辞,却用坚实的臂膀为我们撑起一片天;他或许沉默不语,却在默默付出中给予我们无尽的爱与关怀。而在国家...【 详细 】
镜头里的新疆情:女摄影家徐嘉的西部叙事
当青岛的海风还在记忆里翻涌时,徐嘉的镜头已经对准了新疆的戈壁与雪山。这位出生于黄海之滨的青年女摄影家,因爱人的工作远赴祖国西北,却在这片离海最远的土地上,找到了创作...【 详细 】
破体永动机:王献之书法基因的文明级突变
破体永动机:王献之书法基因的文明级突变 ——从门阀囚徒到数字先知的1700年熵增史 (王献之小像 资料图) ...【 详细 】
展览新闻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16(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