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网旗下网站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18611689969
    当前位置: 民间艺术网 >> 名人访谈 >> 人物访谈
美术家网虚拟展厅
美术家网虚拟展厅
    1. 艺术家需要评论吗?--彭德、方力钧论辩录
    2. 方力钧(以下简称方):对于艺术家,评论的作用很小,有时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彭德(以下简称彭):这是艺术家的看法。其实批评家有时会改变一个时代,比如俄国的别林斯基。 方:这是批评家的看法,艺术家不这样看。 彭:艺术家不这样看,一是拜物主义时代使得作为精神现象的批评贬值。由于艺术作品能卖钱,当代社会于是把它推到至高无上的位置;评论不能物化,不能卖钱…… 方:这是因为评论是第二位的东西,不能同艺术作品相比。评论是艺术的附产品,它必须依靠作品说话,这决定了它的价值有限或没有价值。 彭:这类批评文章的确很常见,但不能包含所有的批评。批评家在展览馆面对千百件作品时,会对他不感兴趣的作品视而不见。被视而不见的作品在批评家眼里就没有价值。其实评论可以创造出自洽的文字文本。在这种文本中,艺术作品只不 [详细...]
    1. 关于“八五美术运动”的访谈:郭晓彦 & 舒群
    2.  (一)   问:今年是8.5美术运动20周年。现在已经可以看到一些专业杂志对此所做的一些记忆整理工作。我们知道,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整个80年代,当时中国社会发生了着巨大的变化,在那种社会背景下,当时的思想界、文学界都是非常活跃的一种状态。八五美术运动可以说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文化氛围中出现的。所以你能不能先谈一下当时艺术界面临的整个社会背景?   答:好。就是说,艺术界当时和文学界或者和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当时遭遇的情况是一致的。就当时的感觉来说,我觉得的确象一场巨变。“85美术运动”出现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从来没有过的。就当时艺术家的状态来看,我们可以给他一个说法:个体艺术强者争奇斗艳这么一个时代来临了,这样的一种情况它和美术界过去的情况,比如说和改革开放以前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在这之前,也就是文革10年了。当时改革 [详细...]
    1. 回顾2009年:美术界两会代表热议美术问题
    2. 美术高校扩招热需降温 刘大为:美术高校扩招热需降温 伴随着报考美术专业人数的急剧增加,一些艺术院校及综合性院校的艺术专业从“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的立场出发,纷纷迈开了扩招步伐,在校生规模急剧扩大。以近些年持续不断的艺术教育热潮来看,艺术教育扩招发展的速度令人吃惊:据专家测算,全国报考美术类专业的考生总数大约占全国艺术类考生总数的80%;上世纪80年代,中央美院全校的本科生加研究生总共才180人,而今天8大美院的在校人数恐怕已经要“数以万计”了。扩招的热潮来源于考生报名的热潮,一个美术学院一年报名的考生有几万、十几万,这都是司空见惯的数字;一些非专业美术院校,如中央民族大学的美术系,每年平均也都有1.5万考生报名。比如山东潍坊这个全国各大艺术院校招生考试的考点,每年都能吸引超过30万考生。美术类学校更是招生大户,每年都有十五六万的美术类 [详细...]
    1. 台湾美术馆馆长:美术馆不该设门票这道槛
    2. 在台湾美术界赫赫有名的黄才郎,昨日携台湾策展团队来到广东美术馆,举办展览“感官拓朴:台湾当代艺术体感测”。这也是作为台湾最高艺术殿堂的台湾美术馆首次与广东美术馆联袂策划举办的展览。馆长黄才郎亲自挂帅,携陶亚伦、王德瑜等11位台湾本土艺术家前来广州,带来了一个气息鲜活、新颖年轻的展览。黄才郎说,这个展览以台湾当代艺术中的身体感知为题,试图开发在视觉之外的感官体验,强调身体与存在环境之间的互动,刚好与广州亚运会契合,强调身体与环境的互动、协调及联结。 黄才郎历任高雄市美术馆和台北市美术馆馆长长达12年。就任台北市美术馆馆长期间,他的“顶头上司”是“文化局局长”龙应台,龙应台告诫他一句话:“美术馆是公共财产,馆长只是托管者。”去年,他就任台湾美术馆馆长,这是台湾省内级别最高的美术馆。上任后,他提出“让美术馆走入普罗百姓中”的理念。 两岸美术馆发 [详细...]
    1. 千年紫砂:谱写盛世华章 —— 堵江华访谈
    2.  随着社会各界对紫砂的空前关注,人们从专业人士的分析讲解中对有关紫砂陶瓷原料的基本常识有了理性认识。很多紫砂爱好者希望更多地了解紫砂艺术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此,《中国紫砂周刊》记者就有关话题采访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紫砂艺术教授堵江华,相关专题将陆续刊登。   商报:堵教授,上次您谈了紫砂文化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这次您能否谈谈近现代和当代紫砂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紫砂市场发展的趋势?   堵江华:好的。紫砂从北宋初创到明清的成熟,到清乾隆、嘉庆年间以陈曼生为代表的文人参与使得紫砂文化品位确立和提升,但随着清嘉庆后国力逐渐走弱,紫砂的发展状况也常现波折起伏,至抗战期间行业的发展几乎濒临绝境。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将裴石民、王寅春、吴云根、任淦庭、朱可心、顾景舟、蒋蓉等老一辈著名紫砂艺术家邀请到一起致力 [详细...]
    1. 争者白石,议者立新——再访吕立新直面几大市场争议 作者:张天羽
    2.  但凡不利的言论大致有这么几种:有所根据的叫“争议”,无所根据的叫“绯闻”;语气严重的叫“质疑”,语气缓和的叫“疑问”;一堆人一起发表的叫“话题”,有来有往的叫“激辩”……但是这些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要发生在公众人物或者事件上,否则充其量只能算得上是“谣言”抑或“家常里短”。但是它们的目的是相同的:挑起话题,引起重视,谋求回应。   而在中国艺术市场中,无论有利还是不利的言论初衷往往都是要“引起重视、期待回应”,艺术市场发展至今,各类言论往往和艺术品市场运作、艺术家包装炒作愈加结合紧密,于是就有了“用文笔捍卫画笔”的吴冠中,“自己画画自己评”的陈丹青,而从市场反馈上看,收效明显。   而作为在《百家讲坛》中将齐白石争红的议者—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吕立新也在 [详细...]

访谈分类
  人物访谈 事件访谈
艺术研讨会 国画访谈
油画访谈 书法访谈
艺术市场
艺术无疆:何君宏的新东方抽象派与西方回响
正视传统,观创未来。一个伟大的作品一定是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精湛的技艺,描绘出时代的风貌和丰富的人文内涵,何君宏,这位享有盛誉世界的艺术家,把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绘画作...【 详细 】
王清州受邀亮相大阪世博会国际艺术大展并获奖
近日,著名艺术家王清州应邀参加于 2025 年 8 月 25 日至 28 日在日本大阪 MY DOME OSAKA 展馆隆重举办的“ 2...【 详细 】
马刚丨致敬国家脊梁30位“中国之父”
  在每个人的心里,父亲是永远无可替代的存在。他或许不善言辞,却用坚实的臂膀为我们撑起一片天;他或许沉默不语,却在默默付出中给予我们无尽的爱与关怀。而在国家...【 详细 】
展览新闻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16(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