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网旗下网站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18611689969
    当前位置: 民间艺术网 >> 美术史论 >>
国画家网
美术家网虚拟展厅
美术家网虚拟展厅
    1. 中国书法史:中国古代草书艺术
    2. 《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是相对于正而言的。把字写得快捷随便。如起草文稿书信被称为“草稿”,所以,任何一种书体都有这种草化的结晶,如篆草,章草,今草,行草,狂草,从狭义而言,是“解散隶法,用以赴急”的结果。草书符号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笔画带钩连,包括上下钩连和左右钩连。隶化笔法的横势倾向,为左右钩连的草化提供了依据。草书虽然适应了快速书写的文化需求,在社会生活中曾广泛传播,但往往流于潦草,不易辩识,不得于传播和教育,这就产生了行书,由此看来,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年内草三大阶段。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章草是早期限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今草,是章草去尽波挑而演变成的,章草笔法用“一”形,今草笔法用“s“形。这是两者的根本区别。 [详细...]
    1. 中国书法史:中国古代隶书艺术
    2. 相传秦朝有一个叫程邈的徒隶,因为得罪了秦始皇,被关在监狱里。程邈看到当时狱官的么牌用篆书写很麻烦,就作了改革,化繁为简,化圆为方,又创立一种新的字体。秦始皇看了很欣赏,不仅赦了他的罪,还封他为御史,并将这种字体规定在官狱中应用。因为程邈是个徒隶,起初又专供隶役应用,所以把这一书体称之为隶书。这个故事可能有很大附会的成分。实际上正像书法的产生一样,隶书也是靠日积月累许多人共同创造的,程邈所作的大概是整理工作。 从考古发掘出来的材料来看,战国和秦代一些木牌和竹简上的文字,已有简化篆体,减少笔划,字形转为方扁,用笔有波势的倾向。这是隶书的萌芽。西汉时,书法中隶体的成分进一步增加。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老子》已有了明显的隶意。隶书成熟于东汉。汉桓帝(147—167)、汉灵帝(168—189)时代,是隶书的盛期。 隶书的出现,是 [详细...]
    1. 中国书法史:古代甲古文与金文
    2. 被王懿荣,刘鄂于1899年秋发现的殷墟甲骨文其总数已达十五万之多,文字总量已超过百万.可识读一千多字.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军事.天文历法.地理气候.礼仪民俗.医学.文法等.甲骨文已超越原始图画文字阶段.而能以极简单的线条符号创作文字。书刻方向的多变。使字形结构异常活跃。同时。自上而下章法的纵势化开启了中国书法的章法程式,甲骨文已具备了象形。会意。楷事。形声。假借。转注等“六书”原则。因此。甲骨文对书法及文字发生意义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性。 金文的文字内容比甲骨文更丰富。从殷商器上的一两字到西周春秋器上的数百字。记录了祭典。训诰征伐功勋。赏赐策命。盟契誓约。婚嫁家用等史事。跟青铜器一起铸成的铭文。其形式要求庄严。稳重。端肃。有序。精美。以符合“藏礼于器“的礼仪文化的特点。在章法上。除了保持自上而下。自右至左的列方法外;十分注重 [详细...]
    1. 中国书法史:中国古代行书艺术
    2. 行书之称始于西晋卫恒《四体绝书》。张怀在《书断》中是这样阐述行书产生原因的:‘行书者。后汉刘德升所造也。既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帮谓之行书。“在东汉晚期已有行书了。从行书的产生。形成和历代演变的发展过程来看行书并没有开成独立的“行法”。这是与篆。隶。草。楷的最大区别。行书无法却有体。最大特点是用连笔和省笔。却不用或少用草化符号。较多地保留正体字的可识性结构。从而达到既能简易快速书写又能通俗易懂的实用目的。便于文字信息的流通交换。另外,行书具有紧粘其他书体的特点。所以孙过庭《书谱》说:“趋势变适时。行书为要” 行书萌发于两汉,成行于魏晋。至东晋产生了以二王为代表的具有高度艺术典范性的行书风格。南北朝至初唐书坛,是笼罩在二王行书风格艺术氛围之中的。唐朝中期至宋颜真卿行书开一代新风。此后宋代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均受其影响。元 [详细...]
    1. 中国书法史:中国古代行书艺术
    2. 行书之称始于西晋卫恒《四体绝书》。张怀 在《书断》中是这样阐述行书产生原因的:‘行书者。后汉刘德升所造也。既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帮谓之行书。“在东汉晚期已有行书了。从行书的产生。形成和历代演变的发展过程来看行书并没有开成独立的“行法”。这是与篆。隶。草。楷的最大区别。行书无法却有体。最大特点是用连笔和省笔。却不用或少用草化符号。较多地保留正体字的可识性结构。从而达到既能简易快速书写又能通俗易懂的实用目的。便于文字信息的流通交换。另外,行书具有紧粘其他书体的特点。所以孙过庭《书谱》说:“趋势变适时。行书为要” 行书萌发于两汉,成行于魏晋。至东晋产生了以二王为代表的具有高度艺术典范性的行书风格。南北朝至初唐书坛,是笼罩在二王行书风格艺术氛围之中的。唐朝中 [详细...]
    1. 中国书法史:古代甲古文与金文
    2. 被王懿荣,刘鄂于1899年秋发现的殷墟甲骨文其总数已达十五万之多,文字总量已超过百万.可识读一千多字.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军事.天文历法.地理气候.礼仪民俗.医学.文法等.甲骨文已超越原始图画文字阶段.而能以极简单的线条符号创作文字。书刻方向的多变。使字形结构异常活跃。同时。自上而下章法的纵势化开启了中国书法的章法程式,甲骨文已具备了象形。会意。楷事。形声。假借。转注等“六书”原则。因此。甲骨文对书法及文字发生意义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性。 金文的文字内容比甲骨文更丰富。从殷商器上的一两字到西周春秋器上的数百字。记录了祭典。训诰征伐功勋。赏赐策命。盟契誓约。婚嫁家用等史事。跟青铜器一起铸成的铭文。其形式要求庄严。稳重。端肃。有序。精美。以符合“藏礼于器“的礼仪文化的特点。在章 [详细...]


Warning: Smarty error: unable to read resource: "user/4141/template/block_1917.tpl"(www.minjianyishu.net/ajax_op.php) in /www/web/sitemagic/public_html/libs/Smarty/Smarty.class.php on line 1093
艺术市场
从LABUBU火爆 看原创设计的坚守
近日,一件薄荷色LABUBU以124.2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创下全球LABUBU拍卖最高纪录,此外全球限量15版的棕色LABUBU也以94.3万元成交,体现了LA...【 详细 】
浙江工业大学举办油画展和美育教育论坛
6月13日,浙江工业大学在朝晖校区中国大写意花鸟画研究院举办两项重要学术活动,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探讨美育在新时代的使命。首先是“不坠青云”国际油画展开幕,展...【 详细 】
守正创新:墨彩新象启幕深圳,探索水墨艺术当代路径
6月14日,“墨彩新象——新水墨艺术展(第五回)”在深圳红立方龙岗区公共艺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画院教学培训部学术指导、深圳市中国画学会主办,中国国家画院...【 详细 】
展览新闻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564(s)   42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