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网旗下网站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18611689969
    当前位置: 民间艺术网 >> 民俗风情 >>
      分享到:

      不可缺少的下装

        作者:正在核实中..2009-10-29 14:29:12 来源:网络

        其实,全身赤裸的民族在世界上是很少的,或者说是绝无仅有的。更多的情况是,在某个深山老林里,在某个人迹罕至的海岛上,在某个山洞中,发现某个新的民族部落,他们上身赤裸.而下身却总要拉着一点什么东西,布片,或兽皮或树叶树皮,甚至几根藤索……、这样的记述,从最近几个世纪以来欧洲航海海家、探险家和传教士的记述里四处可以见到。直到现在,一些民族学家和人类学家也仍然会有类似的新发现。
        可见,各种各样的下装在服饰中是十分重要的,似乎不可缺少。
        第一、从遮羞板和兜裆布谈起
        贡山怒族和独龙族,都有使用遮羞板的历史。据一些民族调查材料记载。解放前,贡山怒族妇女仅以一块小木板遮掩下身。木板长约七公分,宽约五公分,上方有一小柄,边缘系上麻绳。使用时,将麻绳系于腰间,木板便恰好将阴部盖住。这块木板便是人们所说的“遮羞板”。独龙族妇女使用遮羞板的时间比怒族妇女还要长些。据云南省博物馆的调查,直到1986年,在独龙江畔偏僻一些的寨子,独龙族妇女还仅用一块小木板掩住阴部。
        比起遮羞板来,兜裆布的使用范围就更广一些。 海南省乐东县一带的黎族,有些人就只系一块遮羞布,此外全身便一丝丕挂。西藏隆子县珞巴族男子平时上身赤裸,下身系围布,不再穿裤和鞋。直到本世纪50年代初期,云南西盟的一些山寨里,已婚佤族妇女赤裸上身,下身仅围短裙。佤族男子全身赤裸.但在裆下系一条三指宽的“麻费”掩其阳器。所谓“麻费”,其实就是名副其实的兜裆布。台湾高山族雅美人服饰比较简单,其坎肩有麻织的、藤皮编制的或椰树皮制成的,且经常赤身露体。裸体时,雅美人男子在腰部和臀部之间系一条丁字形宽带,女人喜欢在腰间围一块布,成年妇女还在胸前斜束一块方巾。
        事实上,在世界上不少地区,都有一些少数民族仍在使用遮羞板和兜裆布,只不过所使用的具体材料和具体方法各不相同罢了。
        上身基本赤裸,下身也仅仅用一定的办法遮羞的民族,全部生活和居住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夏季炎热,冬季也相当温暖。我国的黎族、高山族、佤族是这样,而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南方、老挝南部、非洲、大洋洲的某些民族更是这样。我国的珞巴族住在西藏,但他们生活的地区是西藏的“南方之地”,且海拔也比西藏其它地区低得多,因而也是一个温暖的地方。怒族、独龙族地区冬季也相当地冷,他们因此而披麻布,并非全裸。相反,一些生活在北温带或寒冷地带的少数民族,无论生产生活水平多么低下,却总要“穿皮着毛”,否则便不能生存。这就清楚地表明,御寒的需要,的确是服饰本生的第一位的动因。当然。第一位的动因并不是唯一的动因。尤其是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御寒”的需要不用花费多少力气便可以获得名足,而人的需求又极大地丰富并扩展以后,这第一位的动因还往往被其他的动因所掩盖。因此,服饰起源理论中的御寒说以及“防止蚊虫叮咬和劳动碰伤”之类的功用说,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次,如果衣服的功用仅仅是御寒,那么在无寒可御的地方就应该是全身赤裸的,但这种情况在事实上却很少出现过。从上面的引述中我们可经看到,不论一些处于原始社会阶段的少数民族生活如何艰难,他(她)们总还是要想方设法地“遮羞”,哪怕用木板、用树皮、用兽皮也要这样做,而且很少例外。遮羞的着眼点都是男女两性的性器官。这就说明,下装的出现,除了御寒防虫等实用功能方面的动因外,还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和心理原因。我们认为,人类早期羞耻心的出现是性意识觉醒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是人对动物的全面摆脱的一个组成部分。当人类尚未完全摆脱动物界,其婚姻形态仍处在“杂婚”、“乱交”阶段的时候,任何两个碰到一块的男女,不管他们是从来相识的陌生人,还是母子成父女,只要有欲望,就可以发生性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是没有什么羞耻心可言的。而当人产生了“人的”性意识,尤其是在社会中出现了乱伦禁忌以后,羞耻心的产生就是必然的了.也就是说,在某些场合和某些人面前,人们就必须遮掩自己的性器。因此,毋用置疑,遮羞板和兜裆布的出现,从历史上看就是人的性意识觉醒的产物。以此为出发点,人类社会才产生了后来的贞操观念、男女两性对对方的单独占有观念;而当男性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取得支配地位以后,也就出现了以男性为本位的婚姻观、贞操观。与这一切相联系,人们的下装也就更为丰富多彩,同时其中也就出现了把“遮羞”极端化、绝对化了的所谓“贞治带”和“紧身褡”。苏联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吉普赛人,过去贫穷人家的少女到了十一、二岁,就得按照

        来源:网络

      艺术图库
      延村
      唐模
      朗梓古寨
      呈坎镇
      万安古镇
      傣家竹楼
      云南丽江古城
      云南建水古城
      艺术资讯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3(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