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网旗下网站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18611689969
    当前位置: 民间艺术网 >> 民俗风情 >>
      分享到:

      客家女人

        作者:正在核实中..2009-12-26 11:01:47 来源:网络

        客家女人是有客家特色的女人。她们是汉族女性中独特的一类,是汉族女性中唯一没有过缠足陋习的女性。客家妇女在长年累月的社会实践中,锻炼了她们特有的勤俭、刻苦和坚韧的性格以及特强的生活能力。

        客家人的精神个性,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并崛起于历史舞台,越来越引起世人的瞩目。客家女性坚韧自强、历难弥刚的精神特质,亦备受认可和尊崇。较早的国外学者爱德尔在《客家人种志略》和《客家历史纲要》中说“客家人是刚柔相济,既刚毅又仁爱的民族,而客家妇女,更是中国最优秀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客家民系是牛乳上的乳酪,这光辉,至少有70%是应该属于客家妇女的。”客家女性在客家民系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有别于传统汉族妇女的精神特质。

        在中国历史上,客家女性是汉族女性中唯一没有过缠足陋习的女性。她们被一些研究者称为"天足健妇"。
        妇女不缠脚,这是区别于传统汉族妇女的显著特征。客家妇女所以不缠脚,与客家民系辗转迁徙有密切关系,且客家人居住山丘为多,无舟车之便,只能以步当车,一双小脚无法跨越千山万水,客观条件的限制不答应她们像其他汉族妇女那样缠足。在客家,妇女是家庭生活的支柱,在男人出去闯世界后,生活和家庭的责任让客家妇女必须要有一双大脚来承担。这是客家妇女不缠足的重要原因。美国传教士艮贝尔在其《客家源流与迁徙》中说“妇女不缠足,通常体健而轩昂,惟其如此,故能过其户外生活。”长期艰苦动荡、披荆斩棘的迁徙生活,锤炼了客家妇女与男性一样刚毅勇敢的个性特质。
        客学专家韩振飞说,客家女性不缠足也和当时客家人的生活状态有关。因为生活在山区,客家人远离朝廷礼教的约束。这一点,从她们流传下来的山歌里也能找到答案。
        "日出耕田夜织麻,阿哥阿妹会当家""十八娇娇三岁郎,手替灯笼入洞房;等到郎大妹又老,等到花开叶又黄。"客族女子喜欢唱山歌。山歌里有她们的生活和命运。她们温良、柔顺,具有惊世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封建帝制时代的客家女子在婚姻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是忍让和顺从。

        在中国梅县地区,一个关于客家女子的传说流传了近千年。南宋时期,一名南逃的皇帝被来自北方的敌人追逐,皇帝逃到梅县时,已经看见了追兵铁骑扬起的漫天烟尘。在这样的生死关头,是一群上山砍柴的客家妇女救下了皇帝。皇帝脱险后,为回报客家女子,便对此地女子死后一律封为"孺人"。后人有为客家女子题诗:男执干戈女甲裳,八千子弟走勤王。
        在客族历史上,客家妇女不仅在家庭中承担着家庭的责任,他们还迈着大脚走向战场。在太平天国的农民起义军中,闻名的"女营"就是客家妇女组成的。这些被曾国藩称为"大脚蛮婆"的客家女子,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受封的有数百人之多。
        "哎呀嘞--送郎当红军,妹也闹革命--"在中国革命史上,客家女子更是为新中国的诞生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和不朽传奇。当年,中华苏维埃的所在地就是在赣南的客家地区。客家女子怀着穷人翻身的理想,把几乎所有的青壮年客家男子送到了红军队伍里。从瑞金起程的红军长征队伍,就是在无数客家妇女送别的歌声和泪水中远去的。
        在长征路上,走出的客家子弟绝大多数从此再也没有回来,但是,客家女子却依然执着地守望,她们用自己的信念一直支撑着走向未来。在江西瑞金,一名结婚只有16天的客家新娘在把丈夫送到红军后,一直守望了丈夫60年。直到今天,她还会经常坐在门槛上望着回家的路,她的目光能穿过一个世纪的风雨,看见她的郎离家时的身影。

        客家人在岭南立稳脚跟后因所处环境山多田少,男人不得不纷纷外出谋生或读书求仕,而家里从“家头教尾”(养儿育女)、“灶头锅尾”(操持家务)、到“针头线尾”(缝补衣服)、“田头地尾”(耕种土地),事无分大小、活无分轻重,都由妇女一肩挑。她们日末出而作,日入而末息,一生都在默默地无私奉献。按客家习俗,只有熟悉了这些“妇功”,才算是能干的女性,才能嫁个好丈夫。 旧时她们中许多人的丈夫“过番”出南洋,往往十年八载,甚至几十年没有一个钱寄回来,但是只要其家中有三两亩薄田,她们就能以惊人的毅力,克勤克俭,维持整个家庭的生活。无论是对老弱的扶持,幼儿的教养,家庭的料理,亦或亲朋的应酬,都无不禅精竭力,做得美满周到。家庭的烹饪洗扫,通常都由媳妇们分担,烹饪、打畸包粽、腌渍、酿酱油、酿酒及纺织裁缝等事,为一般主妇日常生活必须具备的技能。
        --这就是执着而布满着感天动地的柔情的客家女子。

      艺术图库
      延村
      唐模
      朗梓古寨
      呈坎镇
      万安古镇
      傣家竹楼
      云南丽江古城
      云南建水古城
      艺术资讯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6(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