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网旗下网站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18611689969
    当前位置: 民间艺术网 >> 民俗风情 >>
      分享到:

      祭祀文化概观(四)

        作者:正在核实中..2009-07-21 16:12:00 来源:网络

         宫庙:在坛或墠的基础上又筑墙盖屋,即成为宫;宫中陈列上祭祀对象以后,就成为“庙”。宫庙最初只是为人神而建造的,后来许多神灵有了庙,如土地庙、龙王庙、城隍庙等等。但社坛上不得盖房,否则被视为“丧国之社”。
          坟墓:在坟场墓地祭祀神灵是较原始朴素的方法,它多用于祭祀祖先神。古人认为,到坟墓祭祀离祖先最近,祖先神听得最清楚。《礼记.檀弓下》记载:孔子出外游说时,“去国则哭于墓而后行,返其国不哭,展墓而入”。
          我们了解了祭祀的对象、祭品、场所等要素,但要全面认识祭祀文化,还必须了解祭祀的仪式和礼制,了解古代祀典和民间习俗。
          祭祖:
          祭祖是潮汕同一姓氏宗族祭拜先祖的习俗。祭祖奉祀的对象一般是创该乡里村落宗族的最上祖:始祖(—世祖)、二世祖、三世祖、四世祖等,传宗接代较多的可至七、八世祖。远祖的裔孙多,覆盖面广,只能由各支系、分支系派代表参祭。乡里大,同宗族人口多,传代又多的,也有以宗族支系(房份)为单位举行祭祖的。祭祖有春秋两祭与一年一祭两种情况,由各宗族自定。举祭地点大都在宗祠进行,少数在祖墓行祭。
          旧时代,祭祖是隆重的宗族活动,村里要演戏、娱乐,一片热气腾腾。
          潮汕重视祭祖,与村落宗族的构建有密切关系。潮人大都来自中原,他们普遍先落脚福建,然后转徙潮汕。其中有单家独户的移迁,也有乡亲族友结伴落籍潮汕。他们经过艰苦创业与繁衍生殖之后,聚族而居,逐渐形成宗族村落。为了纪念先辈,弘扬祖德,凝聚宗亲,祷求祖灵庇佑,”村庄便建立了宗祠,俗称祠堂。宗祠内安设神龛,神龛里摆放先人的“家神牌”。这些被认为是封建遗物的东西,已在解放初土改及以后的破四旧被彻底销毁。原来的神龛约三四米高,宽一米半左右;家神牌约一市尺高,宽三市寸。家神牌由两块木片合成,外涂黑漆或红油漆,用金粉写上已去世的神主姓名。两块木片合拢处,写神主的出生与去世的时日,有的还写上官职简历。始祖放在神龛最高层的中间,其余的依次逐层排放。宗族大、年代久与人口多的,一个神龛不够用,就扩至三五个。祭祖时就把祭祀对象的神牌请出放于供桌上。有些地方把祭远祖和祭近祖结合起来,受祭祀的祖先人数众多,便开龛门祭拜,不需请出神位。
          祭祖是宗族的重大活动,由乡绅、长老牵头。祭祖的前一天,就需布置好祭堂。如在几台大供桌边围上华丽高雅的大红绣裙,原来节日装饰宗祠用的横披、联、画等,选合适的张挂。宰杀猪羊也需于前一天下午或晚上进行。
          祭祖的当天清早,全猪全羊上架,五牲祭品、糖果馔盒、饭羹茶酒等各种祭品整齐置于供桌之上,前来参加祭祖的男姓子孙后代,衣冠整齐、彬彬有礼地前采参祭。属于由支系或分支系派代表参祭的,都很讲究礼仪,有次序列队进场,乡绅、长老、或有官职的祭祖时排在最前面。祭祀开始之前要在祠堂前响“三门铳脚”(地炮)。
          总司仪“通”唱礼,宣布祭礼开始,主祭“宗子”及各司事者就位。司仪唱起鼓、放鞭炮、奏乐,祠堂前的潮剧配合上演呈祥吉利的“五福连”剧目。此时,鼓乐喧天,唢呐高奏,鞭炮声轰隆隆,震天撼地,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激动人心景象。接着由司仪唱“盥洗”(洗脸洗手),引祭者导引主祭盥洗毕复位,又根据司仪唱礼“上香”,引祭者再把主祭导引至供案前上香、酹酒降神(请出神主)、献茶、献槟榔(以橄榄)、献毛血、献宝帛(元宝钱纸—类)。整个祭祀仪式,都是司仪先唱礼,然后由引祭者导引,主祭再按唱礼内容,完成相关奉祀礼仪。主祭在奉行各项祭拜礼仪时,都要跪下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参祭的所有人员则在听读祭文和“饮福受胙”(胙,祭祀时供的肉)仪式时跪下,至最后“辞神鞠躬拜”也要跟主祭一样三叩首。
          祭献礼仪包括上香、读祝文、奉献饭羹、奉茶、献帛、献酒、献馔盒、献胙肉、献嘏辞(福辞)、焚祝文、辞神叩拜等。有的地方在焚帛烧钱纸时,主祭要在神前献上一杯酒,然后由礼生送至焚帛处,将酒酹在上面,酹时将酒滴成一“心”字,以示祭者献上钱帛之虔诚。在祭祀过程的重要环节,还几次鸣锣击鼓或弦乐伴奏,为祭礼增添热烈气氛。

        来源:中华五千年

         

      艺术图库
      延村
      唐模
      朗梓古寨
      呈坎镇
      万安古镇
      傣家竹楼
      云南丽江古城
      云南建水古城
      艺术资讯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139(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