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网旗下网站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18611689969
    当前位置: 民间艺术网 >> 民俗风情 >>
      分享到: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殡葬改革(一)

        作者:正在核实中..2009-07-21 16:20:00 来源:网络

        殡葬改革是长期的、艰巨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的殡葬管理工作要从法规建设抓起,所以去年一年重点是在推动《殡葬管理条例》,就殡葬工作而言 ? 我个人想法需要做好以下4个方面工作:

          一、以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来统领殡葬工作。殡葬工作一定要和全局工作相结合。构建和谐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我们现在推动殡葬管理和殡葬改革是相吻合、相一致的。首先殡葬管理改革目标和人与自然和谐是相一致的。树立科学发展观的五个统筹: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我想第4点就是我们殡改要追求的目标。和谐社会这个概念,其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所以我们推动殡葬改革的目标、我们火化的目标就是为了节约土地、保护资源、保护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站在这样的高度来看待殡葬工作,这样才能使它摆到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当中去。

          在殡葬服务上充分体现“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落脚点就是“ 以人为本 ” ,我们殡葬工作面对的就是“ 人 ”。我们是为死者得到安息,生者得到安慰来服务的。这点非常重要。殡葬行业整天接待的就是失去亲人的人,我们要用良好的服务来安慰我们的服务对象。无论是公墓还是殡仪馆一定要讲求服务质量,要诚信为本,服务优先。同时殡葬作为民政对外的一个窗口,也是民政部门行风建设的一个重点部门,应该把为民服务放在重要位置。来体现民政部提出的 “ 以民为本、为民解困 ” 的工作宗旨。通过我们的服务来树立民政部门、民政行业的良好形象。

          使殡葬事业得到可持续发展。这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方面,这种精神要在我们的工作中得到体现,这就要求我们对殡葬事业发展有一个总体把握,有良好的思路。出台法规政策也是为了使殡葬发展有明确的方向。要做到可持续发展,我们还要做许多事情,现在社会上对殡葬行业有许多质疑。今年网站将殡葬列为中国第二大暴利行业。这中间存在以偏概全的问题,在经济发达地区,殡葬行业还过得去,但大多数经济欠发达、尤其是不发达地区的殡仪馆都在亏损,如何通过政策的协调使殡葬行业走上合理均衡运营、健康有序发展的路子,还有待探索。

          二、以完善法制建设来规范殡葬管理。第一点就是出台《殡葬管理条例》,我们去年11月上报国务院法制办。现在各省市已收到国务院法制办征求意见的通知,也已经逐步反馈上报。目前《殡葬管理条例》已进入国务院法制办一档立法计划,预期今年10月出台。条例的出台将为殡葬改革和殡葬管理开辟一条新道路。可以说我们整个殡葬工作在前一阶段都比较被动,我们力图通过《条例》的制订来改变这个局面。此次《条例》融入了殡葬改革多年经验成果,针对殡葬设施规划、殡葬活动规划、殡葬许可制度、殡葬执法监督,都在法规中有明确规定。包括对绿色殡葬的要求,《条例》里都有涉及。可以说即将出台的《条例》是具有前瞻性和针对性的,是我们这么多年殡葬改革经验成果的集中体现。如果今年下半年《条例》出台,明年上半年将召开全国第四次殡葬工作会议,来贯彻《条例》精神,提出殡改新的任务,开创新的局面。同时在会上表彰一批殡改中的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并争取和人事部联合表彰。
          《条例》出台后准备制订配套办法。《条例》一旦出台,如果没有配套办法,就无法街接。对公墓、火化场、殡仪馆我们下一步都要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按照国际趋势,此次《条例》已将火化和殡仪服务划分成为两部分。火化为公益性非营利性质,殡仪服务则采取市场化。这样有利于进一步争取政府投入和财政支持,届时国家财政或福利基金将相应支持火化部分。
        殡葬行业要建立自己的行业标准。初步确定6项工种工作人员将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6个工种分别为遗体防腐师、遗体整容师、遗体火化师、殡仪服务员、遗体接运工、公墓管理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和高级技师5个等级。该次将涉及业内66000余人次的培训工作,考核合格后职工将持有民政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来源:中华五千年

      艺术图库
      延村
      唐模
      朗梓古寨
      呈坎镇
      万安古镇
      傣家竹楼
      云南丽江古城
      云南建水古城
      艺术资讯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9(s)   3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