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网旗下网站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18611689969
    当前位置: 民间艺术网 >> 技艺传承 >>
      分享到:

      民间剪纸的传承特点

        作者:正在核实中..2009-07-09 11:26:44 来源:网络
        民间剪纸的传承特点

        摘要 民间剪纸是我国民间美术形式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从普遍中求个性、稳定中求变异、实用中求艺术三个方面,分析剪纸的传承特点。从而体现出剪纸所反映的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也是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民间剪纸是我国群众性最广的民间艺术,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在历经漫长的历史演进后,还仍旧纯净和清新质,并得以保留与传承,与中国农村稳固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数千年深厚的文化积淀,及其自身存在过程中所具有的互为矛盾,又互为统一的不同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民间艺术的基本形式之一,民间剪纸表现出浓厚的民俗民风与生活气息,并且具有独立的文化内涵。
        1 普遍中求个性
        广大的劳动人民,在几千年农耕自然经济社会生产方式下,通过剪刀代代相传,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纹样得以传承,并形成了一套程式化的语言表述方式。它的最终面貌,必定是直接集中了群众的智慧,融汇千百人艺术才能和审美喜好的产物。特别是一些已流传千古状态凝固的作品,是经过许多代人的反复雕琢和修改才基本定型,进而被普遍承认、流传和保存。
        比如剪纸原始艺术人物造型,大都是正面或侧面造型,或是侧面头部正面双眼的造型,或者是两面人、四面人造型,这种造型观念与我国原始人物雕刻、商代青铜器动物纹样、汉代画像石直到现代民间艺术一脉相承。至于为什么人物不剪半侧面的,一般劳动妇女都会认为“不完整,不好看”。另外,剪纸在造型图案的使用上,也多巧妙地运用人物、走兽、花鸟、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文字等,以神话传说、民间谚语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完美结合的美术形式,这种吉祥图案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先人们通过这些直观可感的完美形式,表达对幸福美满生活的热切渴望。
        虽然剪纸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纯属个人的产物,它反映着一定阶层的艺术趣味,但是一张剪纸,不论它用于何种场合,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必然贯注自己的感情。民间剪纸来源于生活,剪纸的创作者把他们对生活、对自然的认识、感悟以剪纸这种特有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是他们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即使是同一主题,每个人绞剪的形式都会不同。这种绞剪的各随其意使剪纸在同一题材中求得变化,也使其深藏了一种千古不败的内在魅力。个性的特征便在普遍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

        2 稳定中求变异
        民间剪纸主要以民俗活动事象为表现题材,和民间节日习俗、衣食住行、农业生产、牧业劳动、婚丧嫁娶等民间文化相融合,交织在一起。而作为民俗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都相对稳定,基本纹样程式化手法相对固定,传承方式世代相袭,使剪纸具有在设计手法和图案表现上相对稳定。
        民间剪纸在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后,用什么样的形象以及用什么纹饰组合表达什么样的含义,已在民族群体中形成了一种具有共性的思维印记和约定成俗的审美辨识。这种审美辨识已凝固在人们心里,充分体现出民间剪纸的特质。诸如连生贵子(莲生桂子)、福在眼前(蝠在眼钱)、金玉满堂(金鱼满堂)等等,便以成语般的固定样式表现出来。同时,由于剪纸受材料的局限,使剪纸很难长期保存,共通性剪纸创作口诀就成为剪纸承袭的主要途径之一,比如“十斤狮子九斤头,一根尾巴竖后头”、“弯弯眉,细细眼,樱桃小口一点点”等,都体现出剪纸的程式化及共同的审美意识。这种程式化也就使剪纸内容题材和表现手法相对稳定。
        然而,剪纸依赖着一种活态的,口传身授的承袭方式,纹饰符号的传承是依靠人记忆的,是依靠民间信仰和民俗意识的需求而实现的。作为创作者的普通劳动人民,剪纸的意图并不是对某一具体对象的模拟,在他们手中的方寸天地里表现出对自然和生活原型的主观判断,这种判断的结果是在人与自然的互感作用下产生出一种全新特制的结构体。因此剪纸产生的过程本身,就已超越了艺术而与生存情感的企盼寄托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的感情的介入,必然使剪纸这种纹饰符号在表现上产生了一些变化。在继承符号本身所具有的程式化含义之外,变异性的特点也表现出来了。

        3 实用中求艺术
        民间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技法与青铜时代的雕、凿、刻等制作手法同源,随着金、银的薄化、纸的使用,剪纸得以兴盛,成为民间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剪纸也就成为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民间美术形式。
        早在先秦时期的玉片、金银镂雕,作为剪纸的前身,就已起到装饰的作用。汉代的“剪彩为幡”,也是依附于民间风俗习惯,发生于人们实际生活中,与其息息相关。到了唐代不仅用“春胜”、“人胜”这类剪刻作品来完成“立春祭青帝”的习俗,同时还用剪纸来装饰室内环境,并且也将剪纸用于巫术、招魂中。宋代“剪纸漏花”的加工手段被广泛运用到陶瓷的烧制上,在这一时期,剪纸从实际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分工”,以单独的艺术形式存在。明清时期剪纸艺术有了更广泛的应用,夹纱灯(又称“走马灯”)就是人们日常生活用具与艺术相结合的典范。随着时代的发展,剪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实用品,从剪纸窗花、顶棚华、喜花、门笺到衣饰、鞋帽的刺绣底样,从婚寿喜庆到丧葬祭祀都有剪纸出现。由于剪纸时时出现在人们的身边,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它便以一种生活用品的形式代代相传。正是这种实用性使剪纸经过数千年的历史演进得以保留与传承。
        民间剪纸样式生动,变化多姿,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是人们审美创造的表达。广大的劳动人民发挥着爱美的天性,在记录生活的同时,将剪纸美化而成为艺术。它继承了远古山岩画造型的简练古拙,具有彩陶纹样质朴天真的遗传因子。青铜文化中鼎器纹饰上可以看到他的先兆,汉画像石影廓造型亦为它所继承和发扬。
        剪纸的产生与承袭与中国的农耕文化密不可分,有其独特的形式语言和深厚的传统历史文化渊源,体现了中国民间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的传承,反映了人民大众的心理特征、生活追求和审美情趣。从民间剪纸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最基本的、也是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这一部分数千年来传承至今,没有出现过断裂,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今天对于剪纸的研究和保护,使剪纸在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同时,得以流传于后世。

        来源:中国民间艺术中心

      艺术图库
      延村
      唐模
      朗梓古寨
      呈坎镇
      万安古镇
      傣家竹楼
      云南丽江古城
      云南建水古城
      艺术资讯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0(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