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网旗下网站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18611689969
    当前位置: 民间艺术网 >> 技艺传承 >>
      分享到:

      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和技法(二)

        作者:正在核实中..2009-07-09 11:47:47 来源:网络

        陕西宝鸡木版年画画版的板材,全部都是用当地北山里面所产的梨木,一般原木买回后自己叫木匠解成一寸半厚的方板,也叫梨木方料,后置于北方木楼上通风处阴干三年,过三个夏季,使梨木方自然定型后,请木工根据画面大小尺寸拼,粘合好后,刨平打磨光后备用,接下来是上样子(即贴版),也叫落墨。在打光的梨木板上,先把画好的墨线稿画面朝下扣在板上,用手指沿板的四周边棱压下,定好板和画的位置后,四面压影,以示记号,将画样搁放一边,再在板子上用手涂匀一层软硬适中的浆糊,用手掌横竖来回挤压三次,将浆糊拉匀,待浆糊浆水部分浸入梨木板后,把画样面朝下扣贴版上,再用手轻轻从画中心向外呈米字拍实,使其充分贴实后,等到似干非干约七成干后,将画面背面纸胎撕掉,直到画面清晰为止。有了好的画样子,还必须要有好的刻工,这里要着重说明的是,雕刻年画墨线版,绝不纯粹是简单的复制,而是要在画稿基础上,做一次再创作。一般雕刻应力求忠实于原作,一个好的雕刻工,在雕刻前,光对所刻画板进行审视揣摩,要使画样的笔情墨趣与心手熔融,使原画的风神气韵渗入雕版中,对于画样中某些不足和不便印刷的部分可在雕版中予以弥补和修正,落墨后第一道线就是站版,站版时用中刃平口刀沿线的两边约二,三毫米用木槌敲打直刀站线,深度约为三到六毫米,整个版面均以先里后外,先横后竖的次序站完后,再用站斜角把画面的细小部分斜站细致,只要斜角可站的部分,尽可能完全站到。再用偏刃平口起刀起掉空中的无线块,也叫挖空。只留下有墨线的粗线,起大底时,较大的空处中间须渐渐起深,这样以免印时纸塌陷造成画面弄脏。大底站清楚后,便可浸版。宝鸡木版雕刻浸版是用食用的菜籽油饱浸三次,每次浸后六至十二小时再浸第二次,第三次。等油全部浸入梨木板中以后,用废纸擦去板上浮油,即可开始刻版,这是板子刻起来会很酥,好刻。刻版的过程一般通常先头后手再身子,头部先眼后眉再发须。刻的顺序为先里线,后外线贯穿始终,先刻里线,线外未刻的木棱就有靠手,不易出现失误,断线。先刻横线,后刻竖线,先刻横线把木纹刻断,再刻竖线以防雕刻时木纹顺刀跑,横线断线,造成残缺。一般先用轻刀将轮廓线内线划开,屏住气,一口气刻二三尺。再用挑刀法照准第一刀刻第二刀,第三刀直到刻至所需深度。这里要注意每一线条的第一刀刻划,这是定线的一刀,这一刀把线的粗,细,曲直流畅和线的刀味和力度都将体现在这一刀的刻划上。所以第一刀是最重要的一刀。更要发挥单刀木刻拳刀的特长,使刻出的板子取得用笔难以表现的艺术效果。表现出木板雕刻的刀味,木味和韵味。一般大版和粗线条版刻的较深,小版和细线条版较浅。木板刻深一般在三到六毫米之间,因版而异。世兴画局的画板雕刻一般线条匀称流畅,起笔处稍轻,落笔处稍重,头上线轻,脚上线条较重,这只有很轻微的变化,一般不很明显。由于用浆糊贴版,所以刻版时要稍伤线条一丝去刻划,使现刻线条略细于原贴版线,这样刻好版,洗好版后,线才刚好符合原画的粗细。否则,刻好洗版后略粗于原画线条,对于年画版墨线版雕刻中,还应特别注意两线或多线交*处的刻划,由于前面所说,凡线第一刀都是直接刻划,从不跳刀,所以交*处在第二刀,三刀刻时要把交叉处刻到,也叫“要交代的很清楚”,在这些交叉部位不能出现任何模糊不清或粘连的大弯角现象。刻版过刀不够,交叉处不清是木板雕刻的一大忌讳,需要绝对注意做好。另外木板雕刻时对于用刀的角度,也是线的两面坡度,陡刀立线分直形和坡形两种,一般线条坡度直,所印数量大,版印数多,坡度大印数少,一般繁线密线宜直坡,简线竖线以坡度稍大,这种刻出的画版利于印刷。刻好的版子要用带木把的偏刃平口刀沿线的两根剔平大底,尤其要逐线检查两线或多线的交*接连处是否刻剔清楚并将线根全部剔清,刻好的版子剔完大底后,本身就是一块艺术价值很高的美术品,再将刻好的版子用清水刷洗干净,使其显出真木为洗净版。放通风处阴干后就可开始印刷墨线画样一般第一次刷墨要横竖多刷几遍。等墨汁充分吃足后再排刷几次,再开始印刷,即可一次印好八,九张,以备号色之用。一般号色样要以不同手法号两,三张,再通过对比再确定最佳的一幅作为号色版的底样,再依次号色(这次号色也叫分色),分别号出几种不同颜色几块版的样子。号色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再兼顾到画面实色和将来各色的可印性,在力求忠实于原色的基础上,做到主色调(即黄,红,绿),满版有色,以便于套色印刷。紫色,金黄色,二墨,蓝等一般只有一部分为好,一般很少用满版,只作点缀。这样再以颜色分出主次和层次。号好色版样后,再贴版上样子。民间年画套色版的贴版,一般对所涂浆糊的轻重,均匀要求很高,涂好浆糊,将以摸好定位线的号色版样很准确的对位贴在版上,然后用手从中以米字形向外四周轻轻拍平贴实,千万不可用手按住画号色样前,后,左右推排,否则画的色样见浆后会变大,造成套色版大于墨线版,刻出后线版跟套色版套不上,如造成重大错版就会前功尽弃。一般贴版前,在定位时对于木板上的节疤或不光处可尽可能调整到画色版的大空处,刻版去除时,不影响画面套色。色版的刻法如同刻墨线版,只是块线沿线刻版时可少伤线,以免套色露白。刻的坡度可适当放大不宜直刻。
        木版年画刻版工具一般有以下几种斜角中刃刀一般配备两把,一把特斜角很尖的刀,这种刀宜刻细微部分,象面部眼眉鼻嘴胡须等,一把大斜角刀主要刻大,中线及大面积稍粗部位,这种刀最常用,下来是平口中刃刀有一窄刀约三至四毫米宽,用来站版,主要站细小线条边线和特别小的空间。另有一把平口中刃刀稍宽约五至八毫米宽,主要用于稍大空和中,长线站版用,这种刀最常用,下来是平口偏刃刀,一把窄刀用于细小部的起底,约四至五毫米宽,另一把稍宽约八至九毫米宽,最常用于中,大部分的起大底所用,亦可用于四周大边的起底。这六把刀在磨刀时必备三种不同粗细的磨刀石,一般磨刀先粗磨后细磨,最后用极细的磨石将刀刃复好,见刀刃发青才显锋利。只有磨出锋利的刀具,才能刻出高水平的画版,刻版时才能将刀运用自如,得心应手。人快不如家具快也是这个道理。磨刀具也很有讲究,刀刃坡度要恰到好处,刀刃刀尖磨太薄太尖了容易损伤,刀刃膛太厚不很尖又用起来不快,不易吃木,也刻起来费劲,而且刻出画版线面不光,质量不高,所以磨木刻刀是一个很讲究技术的活,必须耐心,把每一把刀都要磨成坡度合适,斜角尖合适,而且刃利的刀具。工具的好坏和磨刀技术的高低对年画版刻工好坏关系极大。将刻好的墨线版,套色版全部用清水洗刷干净阴干后就可以开始印刷年画。
        印刷年画要有印刷床子,夹纸的夹子,印刷床子约长四尺,宽二尺,中间有一大夹子,用来固定画纸,床面子约二尺见方,上面放置画版和印画工具刷子,推子,颜色盆等,床子大夹子和床面中间留有约五寸宽的间隙空间,印好的年画可从中间放下吊在下面。小木夹子若干,夹纸用,一般一夹可夹纸一百张左右,将小夹夹入床子大夹中用绳子拴牢后,将木板放置在床面上用棉纸条沾水垫在版下,再用手拉纸摸版,置于适当位置压实将版定好,便可开始刷版印刷。印刷一般先墨线,再从黄,金黄,紫色,桃红(即水红),大红,绿,蓝,二墨,再也可套银套金,这样依次套印。一般每一次印完一色后可撑画后上架子阴晾到八成干,取下压平再印第二色,这样印的年画由于每次压平去印,可套色正确且不易弄脏,保持画面干净。民间年画的颜料配置,民间年画在明清时全用的是土法制的植物颜料,部分矿物颜料,如槐黄,用国槐即土干槐米五斤,置于铜锅加入八斤水,文火煮沸后两小时内将水色液滤出再煮一次水少许后将两次色液和在一起搅匀加碱少许,胶,矾少许化开后待用。现在全用碱性黄。另外还有柠檬黄等。金黄原是矿物质颜料一直沿用至今。紫色过去曾用龙胆紫,现在一直用品紫,桃红也叫水红,现在是品红也属于化学颜料。大红过去一般用广丹,用前将丹粉调成糊状,再加水磨研细,再加胶水调制,大红也曾用朱砂研细加胶调制,但因价格昂贵,一般不常用。洋红为进口色,清末取代了以上的颜料,民国后一直用酸性大红至今。绿先曾用铜绿,后用石兰,孔雀兰加黄调制的石色绿加胶调制成,后用洋绿(也称品绿,金沙绿)至今。此绿色容易褪色。以上这些颜料用沸水冲化后加桃胶水和少许明矾搅匀便可印用,只有酸性大红用开水冲化后即加食醋和桃胶水,色泽更艳。颜色冲化后用一小柏枝条作试纸蘸上颜色对着光看上去便可知颜色的深和浅。年画最早在明代初时只印墨线。再下来颜色全用手填,西凤世兴局的“大画身”年画就是这一类。后来到了明代中前叶,发展到套色年画,但局部如脸,手,均以手工染色,一般分三个阶段,上相粉(打粉底),开红光和描眉画眼,染手等,一些戏剧画还要刷天景地景。世兴画局年画中的金三裁年画就是在套完色的基础上再套银,套金,染手,刷天,地景,这些年画的藏品约180幅,全出自我祖父邰世勤之手,已毁于破四旧运动和文革当中,套金、银和填染后的木板年画金碧辉煌,富丽动人,更显民间年画的生动之感。
        陕西宝鸡,汉中,长安县等地原来都是年画产地,从1952,1953年的民间年画改革,由于对新改革的年画内容,风格创作者没有把握好,所以创作的年画装饰性不好,未能被民众所认可,1953年以后,群众又喜爱贴传统年画,所以那次尝试没有成功,后来又遇破四旧,“文革十年动乱”,各地年画均损失殆尽,西北地区惟有我的父亲和我从1978年开放改革初就抓紧恢复工作,至今已有三百个品种,从那时起,一边搜集整理,一边复刻原版,几十年来共刻出年画版将近2000块,编印成册原版印的《凤翔木板年画选》一,二卷共四本,这些作品的恢复对国内外艺术界研究陕西民间年画提供了部分资料,也请国内外学者给予指导。

        来源:中国民间艺术中心

      艺术图库
      延村
      唐模
      朗梓古寨
      呈坎镇
      万安古镇
      傣家竹楼
      云南丽江古城
      云南建水古城
      艺术资讯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92(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