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网旗下网站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18611689969
    当前位置: 民间艺术网 >> 艺术图库 >>
      分享到:

      侗族民居

        作者:正在核实中..2009-07-01 19:39:56 来源:网络

          (1/4)

          (2/4)

          (3/4)

          (4/4)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描述一个典型的侗族村寨的建筑时,有一些最基本的构件是不能忽略的:鼓楼、萨堂(祖母祠)、戏台、民居、禾晾、禾仓、寨门、凉亭、风雨桥,鼓楼前的歌坪。这十大件实际上已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侗族村寨聚落于社区中的一个建筑群,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鼓楼、民居、萨堂、风雨桥了。

        侗寨的建筑群是以鼓楼为中心而展开的一个文化场域,它是侗乡特有的文化风景并且是真正诉之于视觉意义上的文化风景。鼓楼是一个寨子的中心,鼓楼附近是歌坪、戏台、萨堂,这四部分构成了侗寨的核心圈。紧紧地周绕着鼓楼的是民居住房圈,再外一圈是禾晾和禾仓,接着是寨门、凉亭、风雨桥。

        沿着侗乡这一寨子到另一寨子的半道上你会看到一种充满灵气的、古风十足的小型建筑,跨过它你就知道你已经走进另一个寨子了,它就是寨门,寨门则是村寨聚落生活区域边界的标志,出了寨门意味着你离开了这个人烟聚落而进入了乡野,反之进了寨门则表示着你进入了这个相对封闭的区域。如果你是一个陌生人,那么从此刻起,你便是这个寨子的客人了。


        侗族民居
        侗族的寨门为“井干式”木构建筑,侗族称之为“现”。一般几十到百来户的侗寨,其寨门都修建得比较朴素,也不高大,大约宽1.6米左右,高3米左右。比较大的寨子就要把寨门修建得大一些,装饰也要讲究一些。侗乡的寨门形式大同小异,风格有别,到底有多少种花样,实在 难以统计。

        寨门分前、左、右三门或前、后、左、右四个寨门。这要看村寨的大小、通道的多少而定,如高增寨是一个三百多户的大侗寨,寨门有12座,其主要的寨门修建在桥头,十分讲究,门楼顶上有五重檐攒尖顶宝顶装饰,横脊上各塑了两条游龙沿脊攀附。

        在四面敞开的环境中,侗家的寨门实际上没有任何防御的功能。从风水的角度考虑,寨门有贯龙脉、通声气的作用,除此之外,侗家的寨门更重要的功能是它的仪式功能,寨门对于侗家人来说是一个很有文化性的特殊场域。村寨之间的大型的交往实际上是从这里开始也在这里结束的,因此,寨门不仅只是界标,它更是一个仪式的场域。
        侗族民居在湘西南和西北两个地区的建筑形式差别很大,通道地区的民居为干柄式,平面接近方形,三层楼,下为贮藏或牲口厩,二层为主要生活起居的用房,三层多作为贮存粮食的仓庠或凉晒农作物,人口多的农户,也作卧室用。

        其平面布局与汉族民居不同,入口由侧向木悌进入住宅二层外廊,通过外廊到堂屋,外廊部分开间封闭,没木栏板,与堂屋相连成一体。廊宽1.5—2米,是全家起居活动的主体空间。卧室与堂屋都不大,厨房却很大,中间设火塘,为的是在冬天全家人可围座火塘取暖。有的家庭另辟一间厨房与堂屋相连,厨房内设灶台,夏天可在此烹饪。

        通道侗族民居群体布局常组合成团,围绕一水池布置住宅。水池功能有二,其一是为了排积污水,其二是为了设置公共厕所。侗族民居宅内无厕所,厕所公用,设在水池中间,架独木桥入厕。

        靖县、同会、新晃等地的侗族民居形式接近汉族,以穿斗架式三开间为主,但在建筑空间处理上还各有特点,表现在入口中间开间上,侗族民居中间开间设大门,向后退一米,作为入室的缓冲空间,堂屋入口的天花也向上提高1—2米,入口外壁开高窗,改进了堂屋的空间关系,堂屋通风采光条件都有所改善,尤其是堂屋空间环境艺术效果显得比一般民居丰富。

        在侗族人居住的地方,那些鼓搂、花桥、禾晾最引人注目。

        鼓楼


        高高地耸立在侗寨中的鼓楼,按照建筑造型可以分为:干栏式、楼阁式、密檐式、门阙式、民居式等,其中以密檐式为最多,在绝大多数侗寨中都能见到。密檐式鼓搂下半部像座亭子,上半部像座宝塔。它的下半部内外各有4根大木柱,支撑起一座正方形的大厅堂。亭的四周有栏杆和坐椅,中间是一个石砌的大火塘。 鼓楼的上半部好像一座密檐式的宝塔,有5层、7层、9层、11层,甚至更多层的,高达10—15米。一般是四边形或六边形,檐角高高翘起,态势如飞似跃。楼顶小阁放置着一面皮鼓,这就是鼓楼名称的来由。楼外尖顶上塑饰宝葫芦或千年雀等象征吉祥的造型。

        高大的鼓楼完全是用杉木制作的,全楼找不到一根铁钉。站在楼下仰望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条木,横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异常严密。鼓楼内部也非常讲究,楼顶上、檐角上和封檐板下都装饰着精美的彩塑和绘画:有飞禽走兽、有花鸟鱼虫、有人物故事、更有大量的侗乡风情画。

        鼓楼内一般会有梯子附着在大木柱上,遇到紧急情况时,便派人登上楼顶的小阁,敲打皮鼓,向全寨报警。如果有需要全族人集体协商的大事或需要众人裁决的村民纠纷时,也都在鼓楼集会解决,因此鼓楼是全族姓人的政治活动中心。平时人们喜欢在鼓楼休息,节日里全族男女老少都到鼓搂,在鼓楼前的坪场上吹芦笙、跳舞、唱歌,通宵达旦。

        花桥

        花桥和鼓楼一样,也是侗族人建筑艺术的精华。侗族人在环绕村寨的河流上或穿寨而过的小溪上,建起一座座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花桥。花桥的全部桥身都是用杉木横穿直套,卯眼相接,不用一根铁钉和铁部件,结构极为合理。

        侗族还在桥身上建起一个长廊式的建筑,把桥身完全遮盖起来。长廊上有供过路人休息的长凳。因为人们可以在桥上避风躲雨,所以花桥也被人们称为风雨桥或长廊风雨桥。

        从结构上花桥可以分为亭阁式和鼓楼式两种。桥面上有亭阁式建筑的是亭阁式花桥,这种花桥在侗族地区是常见的。在比较宽阔的河面上,往往在大桥长廊上加盖3—5层的四檐四角的鼓楼式建筑,这便是壮观的鼓楼式花桥。

        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有一座现今中国最大的风雨桥,名龙津桥。这座横卧在舞水上的风雨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年),四百多年来经过多次损毁和多次重建,一直是湘黔公路的交通要塞,是商贾游客往来云集的繁华之地,史称三楚西南第一桥。
        晾是侗乡独有的奇景,一进入侗寨在溪水塘边或绿树楼旁,有一排排高达4米的大木架,整齐地围寨而立。大木架由两根粗大的杉木柱和两根穿方构成,穿方中间横穿看一二十根由圆木组成的可以活动的桁条,禾晾的顶部由杉木皮成人字形盖在两边。

        在侗寨中鼓楼、花桥和吊脚楼,显示了独具特色的侗族建筑艺术,禾晾则以它奇妙的用途令人们谅异,并且成为侗寨一景。

        禾晾是做什么用的呢?平时人们很难知道它的用途,但是到了丰收的秋季,人们一看便知它是晒粮食用的。原来侗族人聚居的地方多是高寒山区,以务农为主,多种植糯禾、黄粟、糁子等。侗族人民不但勤劳,而且有珍惜粮食的好传统,当收获季节到来时各家各户都选择寨边日晒时间长、通风良好的地方,起牌立架,专门用作晒禾把和黄粟、糁子穗。由于侗族人素来团结友爱,所以他们立的禾晾一个挨着一个,一排接着一排,一直把溪塘边和寨子旁围了起来,构成了一个连心架。它们沿溪环寨,构成了一派雅致的田园风光,当秋收时节禾晾上挂满了沉甸甸、黄粲粲的禾把时,又好似给侗寨围上了一条金色的长龙。

        冬季禾把已经被太阳晒够了,被风吹干了,这时侗族人放禾下晾、收谷入仓,杀鸡宰鹅,欢庆丰收

        禁忌

        侗族民居的另一特征是“倒金字塔”形状,即第二层在第一层的基础上挑出六十厘米左右,第三层又在第二层的基础上再挑出六十厘米左右。形成上大下小的倒金字塔形木楼,这是侗族人利用空间的一种办法,这种占天不占地的办法真可谓是巧夺空间。

        同建鼓楼一样,侗族竖房立屋,事前一定要先请法师看好地形,找好地基。民间有“一龙二穴三风水”之说,可见风水在民居建造中亦相当重要。地基选好后上山看好木材,回家准备好两头肥猪、几百斤米和酒水,然后方可开始建屋。

        建屋要经过砍树、发墨、发锤、立柱、砍宝梁、上梁、开门等一系列程序。每一程序就是一个小小的仪式。其中祭祀和禁忌是少不了的。

        建房过程

        建一幢房子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些祭祀仪式和忌讳:

        (1)选基仪式:要先祭土神、山神、始祖后,方可落基。


        芷江侗族鼓楼群中心主鼓楼
        (2)砍树仪式:在物色好材山后,带着鸡、酒以及香烛纸钱,到山上找一棵准备作中柱的树作祭祀,主要是祭山神,巫师把吉词念完之后,象征性地动斧砍树,仪式结束后,众人才能将树砍倒。

        (3)发锤仪式:整个房子的枋、柱、瓜等构件做完后,动工开始排扇,在动工前由掌墨师用香烛米酒和红公鸡祭天地,请鲁班诸神,用木锤在大柱上敲一下,仪式结束才着手排扇。

        (4)立柱仪式:排扇结束,在选定的时辰内由掌墨师再用香烛米酒和红公鸡祭天地神后,开始竖柱。

        (5)砍宝梁仪式:宝梁是指横于屋顶中间的那根大木梁,大都用椿木或梓木,有“椿木为王,梓木为将”之说。这根大梁乃由舅家相赠,娘亲舅大,舅家才是人之根源。

        (6)上梁仪式:在选定的时辰,先在加工好的宝梁正中处凿一小洞,放进谷穗、金、银、笔墨,喻示屋主日后发富发贵,后代知书达理。梁上挂红布,上书“紫微高照”四个大字。在上梁时,亲戚朋友要鸣放鞭炮以示祝贺,掌墨师穿着主家事先给他准备好的新鞋,挂上大红布,吟唱《上梁词》,拽梁者便高声喊“人财两发”、“家和物兴”之类的吉祥颂语,接着由掌墨师向四周抛撒“宝梁粑”,掌墨师撒宝梁粑时,祭酒三杯,将十二块粑粑摆在梁上,念吉利词。问主人:“要富要贵?”主人答:“富贵都要。”然后扯开被面在下面承接,掌墨师念:“要富赐你福满门,五谷年年得丰登,六畜兴旺般般好,金银宝贝垫墙根,要贵赐你出贵人,又有武来又有文,文的提笔安天下,武的走马定乾坤,”唱完后,将几对“富贵粑粑”和利市丢在被面上,由主人包好,收藏起来。丢过富贵粑和利市之后,又才向东南西北中五方丢粑粑给小孩和看热闹的人去抢,边丢边唱曰:

        粑粑撒撒向东,代代儿孙坐朝中。
        粑粑撒撒向南,子孙万代坐朝堂。
        粑粑撒撒西边,主家富贵名远扬。
        粑粑撒撒北方,金银粮食满屋装。
        粑粑撒撒向中,文武双全乾坤同。

        念毕,把所有的宝梁粑四处乱撒,在屋架下的人们争先哄抢,都以抢到宝梁粑为吉利,宝梁粑撒尽,上梁仪式才告结束。

        (7)开大门仪式:大门建成后,众亲友均来祝贺,主人先将大门关上,在门外贴上用红纸书写的“开门大吉”四个大字。等在门外的人高喊:“开门咧,”里面的明知故问“你们是哪里来的什么人”外面的人则答“我们是天上财神,地上谷神,来送富贵的。”答完,鞭炮齐鸣,大门敞开,迎接人们进去,仪式就算完毕。

        侗族房屋建筑中的忌讳也不少:忌四,讲究三柱、五柱、七柱、八柱落地;忌说“破”字,如柱子不慎弄破,也只能说“柱子开了”;忌在竖屋时往下丢东西,连最小的一颗木钉也不可以;忌踩掌墨师的木马;忌踩宝梁等等。

        一个侗寨能够建多大,人口应该保持在什么水平上,与它周围的环境应该有一种和谐的搭配关系,侗族早就懂得人和环境在能量交换上必须保持平衡的道理。侗族喜欢把自己的寨子比喻为一条船,周围的环境比喻为水,如果船小人多承载不住就会有翻船的危险。因此他们会通过文化和技术的手段来控制人口的增长,有些寨子甚至用不向外传的草药秘方来控制生男生女,因此多年以来一直保持着人口的零增长,达到了环境和人口的高度和谐一致。
        古时侗族地区以“峒”为单位,故称其地百姓为“峒民”。至于侗族自己则称“甘”。
          
        侗族住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区毗连地带,其中大半在贵州。由于住地环境及语言习惯的差异,贵州侗族分为“北侗”、“南侗”两个部分。两地民居各有特色。北侗地区的民居与当地汉族的民居极为相似,一般都是一楼一底、四榀三间的木结构楼房。屋面覆盖小青瓦,四周安装木板壁,或者垒砌土坯墙。有些侗族民居在正房前二楼下,横腰加建一披檐,此作增加檐下使用空间,形成宽敞前廊,便于小憩纳凉。
        ?
        南侗地区的民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其地僻处苗岭南麓,溪流遍地,沟壑纵横,流水淙淙。当地侗胞,依山傍水,修建房屋。由于深受山区地形和潮湿气候的影响,几乎都建干阑式吊脚楼。楼下作猪牛圈,楼上作起居室。南侗地区盛产杉木,民居建筑体积较大,房屋高度很不一般。在竹木掩映的侗寨中,面阔五间.高三四层的庞然大物比比皆是。如果有高大宽敞的楼房,房东特别贤惠,又有能歌善舞、聪明过人的“姑娘头”,便自然而然地成为青年男女谈情说爱、“行歌坐月”的理想场所,侗胞称其为“月堂”。夜幕降临,侗族后


        生手接“果吉”(一种乐器,形似牛腿,叫“牛腿琴”),来到“月堂”,与在堂内纺纱、绣花的侗姑对唱情歌。姑娘边纺(绣)边唱,后生自拉自唱,气氛欢快.

        不少侗族民居以杉木为柱,杉板为壁,杉皮为“瓦”,尽是杉树家族,全然杉的世界,极富民族特色.有些侗族民居巧妙建在水上,有良好的防水性能。这种民居,楼上住人,楼下养鱼,人欢鱼跃,相映成趣。何时想要吃鱼,只需揭开楼板,伸手可得。




        ?
        南侗地区民居建筑一大特点是层层出挑,上大而下小,占天不占地。每层楼上都有挑廊。廊上安装栏杆或栏板。如用栏板,还特意凿一圆形孔洞,供家犬伸头眺望。由于层层出挑,檐水抛得很远,有利保护墙脚,且可利用层层檐口,晾晒衣服和谷物。?


        除利用檐下晾晒谷物外,侗族同胞还在住房附近利用杉杆搭建梯形禾晾,利用杉木修建吊脚粮仓。粮仓也多修建在水上,有利于防火,防盗、防鼠、防潮。

        侗寨建房有一规矩,即围绕鼓楼修建,犹如蜘蛛网,形成放射状。鼓楼是侗寨特有的一种民俗建筑物,它是团结的象征,侗寨的标志,在侗民心目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在其附近还配套侗戏楼、风雨楼、鼓楼坪,构成社会、文化活动的中心,俨然侗寨的心脏。每逢大事,寨中人皆聚此商议,或是逢年过节,村民身着盛装,在此吹笙踩堂,对歌唱戏,通宵达旦,热闹非凡。许多侗寨,为适应村民拦路迎宾送客、对歌交朋结友的特殊需要,在村头寨尾修建木质寨门。寨门造型多种多样,或似牌楼、凉亭,或似长廊、花桥,将风光如画的侗族村寨装点得更加美丽。这种别具一格的公共建筑物,虽然不是民居,却是以民居为主要载体的侗寨所不可缺少的。

      艺术资讯
      艺术图库
      延村
      唐模
      朗梓古寨
      呈坎镇
      万安古镇
      傣家竹楼
      云南丽江古城
      云南建水古城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58(s)   5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