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网旗下网站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18611689969
    当前位置: 民间艺术网 >> 美术史论 >>
      分享到:

      审美原则在育人活动中的应用与发展

        作者:正在核实中..2009-09-03 16:12:41 来源:网络

        审美原则是人类在感性认知和生命体认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符合情感理性的规律、规则,教育教学则是人类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为使教育遵循一定的规律、达到一定的目标而产生的规范和行为。审美原则的作用指向是自我,而教育终极目标指向是他人,但两者的主旨是共同的:即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有四大审美原则在育人活动中可以应用、融合、超越。
          (一)协调性原则?
          所谓协调性原则,是指美学活动对人的个体成长的各种能力具有发展的相关性和同步性。在审美活动中,个体的感性认知和生命体认所需的各种能力均处于开放状态,并且相互协同作用,使审美过程得以完整进行和完成。任何片面发展某一种审美能力,不仅不能完成审美的全过程,甚至连展开最基本的审美活动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在人的审美活动中,个体的感性认知能力、理性判断能力、情感体认能力和生命感悟能力的发展和运用是相关的、同步的,由此才有人的生命的完整、充实和完美。?
          美学的协调性原则在育人活动中的运用,不仅是因为它们两者在关注“人”的发展上具有共通性,而且是因为这一原则是它们两者的一项基本原则。教育管理的基本精神,是使实施教育活动的各个机构能够相关有序地运作,从而使教育目标得以充分实现。审美活动的基本要求亦同此理。在审美活动中,各种审美能力也须相关同步运作才能使美学目标得以完全达到。从这个意义上讲,协调性原则对两者都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注意到,协调性原则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是人类个体发展的一种生命拟化,这种生命拟化使教育管理贯注了生命意识。或许,这是一种革命性的认识。教育活动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个体生命,教育管理面对的也是做人的工作的个体生命。惟有理解了生命的性质和意义,教育管理才能在以人为中心的层面上达到一定境界。因此,教育管理所要思考的是如何使实施教育活动的各个机构这个“生命”体相关有序地运作,以求得教育效益的最大化。协调性原则的运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理顺育人体制,激活育人机制,使教育教学活动平衡有序推进。第二,育人机构内部各部分有机协调发展。这是每一个教育教学工作者面临的实际问题。只有如同审美活动一样,“机体”各部分有机相关、同步发展,只有将协调性原则充分运用,教育教学工作才能生气活现,体现“人本”本相。? 

        (二)整体性原则?
          所谓整体性原则,是指审美活动中个体的各种能力对对象是整体感知和体认的,具有整体性。认知心理学认为,人在感知外在世界时,各种感受器可以协同运作,也可以独自运作。比如面对一朵花,在一般认知时,只需视觉和嗅觉即可。但在审美活动时,它需感觉、知觉、情感、理解等等协同运作来整体接受。“花是红的”、“花是香的”,如此判断只是一般认知范围,但“花是美的”,它是在感知觉的前提下渗入了人的文化情感和生命体认的一种情感理性判断,它将感觉、知觉、情感、理解等在瞬间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生命对外界的整体判断。所以,审美活动的整体性原则,有点类似于物理学的“场效应”原则。?
          审美整体性原则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对于育人工作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整体,无论对于个体或是对于组织,都是至关重要的概念。它强调的是个体或组织各个部分的平衡与关联,注重的是作为有机统一体的整体效应,体现着整体活动的巨大力量。美学活动的整体性原则在教育管理中的运用,主要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实现:?
          1.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作为一个整体“谱系”来对待。教育管理中无论对人的管理,还是对物的管理,无论是教学管理,还是科研管理,抑或后勤管理,只要是教育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均不能偏废或者孤立地推进,它应是整个教育管理谱系的一部分,都是对个体生命的成长和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均应整体看待。整体性原则将使教育管理工作者以更宏大的视野、更多样的手段展开教育管理工作,从而创设一个完整体现教育性质和规律的“教育管理场”。?
          2.教育管理工作贯彻平衡性和关联性目标。教育管理工作从本质上讲是做人的工作,它在两个层面上对人发生管理作用:一是对一个部门,即对一群人的管理作用;二是对某个个体,即对一个人的管理作用。因此,教育管理工作所要着力考虑的是:如何使个体工作能力有效发挥,如何使个体管理风格顺利发展,如何使部门工作效率普遍提高。这是求得以上问题的答案:以人为中心,落实管理工作的平衡性和关联性。在整体管理效率的前提下鼓励个体创新。任何一种孤立的管理做法,或者对某一个体的不平衡对待都容易使教育管理陷入困难和尴尬的境地。平衡是一种美,这是古今中外在美学上的一种源于生活的概括和总结,教育管理亦同此理。值得指出的是,强调平衡不是一味求和,更不是一潭死水,而是在平衡中求发展,在关联中求整体,从而获取教育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三)情感性原则?
          审美愉悦是美学活动最初和最终的目标,因而情感性原则是审美活动的最基本的和最终极的原则。情感不仅仅根源于生理的快感,而且更重要的是根源于心理的愉悦。审美活动中的理性活动:认知、推理和判断,也与情感密不可分,是一种渗透了情感的情感理性。?
          情感性原则在育人活动中的运用是一个较难把握的问题。因为人是一切情感的复合体,而情感又是一个极为活跃、极为复杂的动态因素。因而掌握合适尺度,是情感性原则能否成功运用的关键。首先,营造育人活动的愉悦环境。在尊重、信任、相互支持与帮助的气氛中使个体情感得到充分伸展;其次,利用各种外在活动提供思想和情感交流的机会,促进相互之间的理解;第三,设定内在机制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获得个体价值的肯定,得到形而上的体验。如此,美学上“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的情感愉悦在育人活动中得到贯彻和落实,也使育人活动剥落了理性规范和制度的冷面性,使情感理性这一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成为教育活动的真正标榜。?
          (四)超越性原则?
          所谓审美活动的超越性原则,是指审美活动对功利性的摆脱并获得一种顶峰体验。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一是审美活动的性质是对物质功利性的超越,这是自康德以来美学界已公认的定论;
        二是审美活动达到顶峰后的一种状态,获得一种“至美至乐”的生命感受。无论何种超越,人的情感理性都是积极的、自由的,因为它往往洞察、创造、构建一个完美的境界。?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超越性原则,是教育蕴含的题中之义。因为超越性原则至少体现出两大内在品性:批判与否定、创造与建构。对于育人活动来说,批判与否定实际上与教育教学的规范性、进步性紧密相联。惟有对旧有不适合教育活动规律,与人的发展不相干、甚至有悖于人的发展的规范进行批判与否定,教育活动才会呈现出规范、进步、科学的本来面貌。墨守成规,不敢超越约定俗成的错误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就永远无法真正接近育人的真理,从这个意义上说,批判与否定的超越功能,实际上是教育活动的“清道夫”,犹如审美活动对物质功利性的超越才能进入自由的审美世界一样,只有教育活动中的批判与否定的超越功能的实现,才能清晰地凸现教育活动合乎理性和人性的规范。创造与建构,是教育管理的核心内涵。教育教学活动,贵在创新和发展,在革新、突破和创造中谛造出教育活动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的美丽神话。尤其是伴随着时代飞速发展而进行的现代教育活动,创造和建构的超越功能显得更为宝贵和重要。因为其一,教育活动是人类不断创新的动态发展的活动之一,自然地教育管理也必须不断超越以实现与发展着的教育活动相适应;其二,面对人类对教育需求的增强和人性发展的希冀,教育教学活动也必须生发新的创造与构建,以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本义化。因此,创造与建构的超越功能,是育人活动永葆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来源:网络

         

      艺术图库
      延村
      唐模
      朗梓古寨
      呈坎镇
      万安古镇
      傣家竹楼
      云南丽江古城
      云南建水古城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41(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