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网旗下网站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18611689969
    当前位置: 民间艺术网 >> 美术史论 >>
      分享到:

      审美发现--教育美学的精髓

        作者:正在核实中..2009-09-03 16:34:02 来源:网络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审美活动的本质、特点和规律,教育美学研究的对象则是人类教育审美活动的本质、特点和规律。我国的教育美学的鼻祖是孔子。孔子美学思想的出发点和中心是探讨和发现审美和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孔子认为,审美和艺术在人们为达到“仁”的精神境界而进行的主观修养中能起到一种特殊的作用。同时他还看到,审美、艺术和社会的政治风俗有着重要的内在的联系。因此他十分强调以美育人的重要性。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重视和提倡审美教育的思想家。

        当代教育美学认为,教师引导和学生学习的关键要义都是认知、探讨和发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科学学习的全部内涵。法国著名的雕塑家罗丹曾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发现了问题,解决了问题,促成了人本的提升,就是创造了美。也就是说,发现就是教育的内涵所在,亦即教育美学的特质所在。

        “发现”原系教育学的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当代认知说以布鲁纳的“认知一发现说”为代表。我们可简单展开一下。在布鲁纳看来,学习在于通过主动发现来形成认知结构。他认为,知识是我们给经验中的规律性以意义和结构,并组成一个模式。知识体系的组织意味着经验的简约与联系的构造。无论是认识一个式样,还是掌握一个概念,无论是解决一个问题,还是发明一个科学理论,都是一个主动过程。学习任何一个节目,都涉及知识的获得、转换和评价这样三个活动过程。


        布鲁纳依据其对知识与学习性质的上述理解,十分强调学习的主动发现在学习上的作用。他所说的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的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发现的学习法强调的是自行寻找,而自行寻找事物就是一个人按自己的方式而不是按照书本的样子把获知的事物组织起来的一种活动。

        由于他强调学习要靠自己主动发现,所以在教学上特别强调不仅要使学生通晓该学术领域的基本概念,掌握一般原理,而且要使学生发展对待学习、调查研究、推测、预感与独立解决问题的可能性等态度与方法。在学习动机方面,他认为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的材料本身发生兴趣,不宜过分重视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在迁移问题上,他十分重视经验的概括作用,认为领会基本的原理和观念,看来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

        在“认知—发现说”的“发现”说,就包含有教育美学观念的“质”与“法”。

        商标设计玉石印章羊毛毡艺术品标志设计设计书籍油画颜料石膏像发现的质:一是知识性质——“知识是我们给经验中的规律性以意义和结构,并组成一个模式。”“知识体系的组织意味着经验的简约与联系的构造。”二是学习性质——“学习在于通过主动发现来形成认知结构。”“学习任何一个节目,都涉及知识的获得、转换和评价这样三个活动过程。”三是发现性质——“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的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强调的是自行寻找,而自行寻找事物就是一个人按自己的方式而不是按照书本的样子把获知的事物组织起来的一种活动。”

        发现的“法”:一是教学法一“在教学上特别强调不仅要使学生通晓该学术领域的基本概念,掌握一般原理,而且要使学生发展对待学习、调查研究、推测、预感与独立解决问题的可能性等态度与方法。”

        二是学习法——“在学习动机方面,他认为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的材料本身发生兴趣,不宜过分重视奖励、竞争之类的外在刺激。”三是发现法一“强调学习要靠自己主动发现。”“在迁移问题上,他十分重视经验的概括作用,认为领会基本的原理和观念,看来是通向适当的训练迁移的大道。”

        显然,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与教育美学中的“审美发现”,是为异曲同工,是科学地艺术地实施教与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审美发现”正是最本质地体现了教育美学的特点。

        来源:网络

      艺术图库
      延村
      唐模
      朗梓古寨
      呈坎镇
      万安古镇
      傣家竹楼
      云南丽江古城
      云南建水古城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5(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