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网旗下网站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18611689969
    当前位置: 民间艺术网 >> 美术史论 >>
      分享到:

      教育美学的使命:追求人性的和谐发展

        作者:正在核实中..2009-09-03 16:35:35 来源:网络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有两种表述:“自由自觉的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现代人本主义观点,现在人们一般把人性分为两部分,一是自然属性,二是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可理解为原始性或动物性。也就是说人一下生就具有的性质,同狗、猫等动物并无多大区别。在自然属性中,人类有共性的东西,也有个性的东西。作为共性的东西,我个人认为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善”性。对于人类的“善”,孟子有过论述,他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又说①“侧隐之心,人皆有之;善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侧隐之心,仁也;善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②对于孟子的观点,有其偏颇的一方面,一是太绝对化,二是把后天形成的社会属性也归之为本性。但人之性善是的确存在的。2004年《读者》杂志上有一篇文章,说的是一对新婚夫妇去旅游,在一条河流上船翻了,新郎一连救了六个人,可是在他要救新娘时,新娘却被水流卷走了。为此,有记者采访他:“你为什么不救自己的新娘,而去救老人和小孩?”他说:“没想别的,只想救一个是一个。”他的回答令记者很失望,因为他的回答没有体现高尚道德。但我认为,这却正体现了人性中“善”的光辉。侧隐之心,对弱者的同情,这都是人性使然。


        二类是“恶”性。对于人类的“恶”,荀子有过论述,他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之人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伦理亡焉。”③同样,笔者认为,荀子也是犯了绝对化的错误,但人生性贪婪,好逸恶劳,喜声好色,确是体现了人作为动物所具有的本性。

        三类是“无善”“无恶”性。持这种观点的是告子,他说:“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之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④墨子也说:“人性如素丝 ,世事如染缸 ,染之苍则苍,染之黄则黄。”对告子、老子的说法,不少人认为有合理性。一种观点认为,这说的是“人类虚设状态下的人性,也就是说这种状态人类可能存在过,不过是在久远的过去的某个刹那间,但人类已无法获得证明。” ⑤一种观点认为,人性是无所谓“善”与“恶”的,“善”与“恶”是“人类根据道德,对具体的事予以标签的。”我认为,人是现实的,不是抽象的,确定“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的本质,就是说明人的现实性。一个不能对象化的存在物是不能进入自然生活、社会生活的。人一生下来,就具有了社会性,虽然不能断定他是“善的”还是“恶的”,但是,就他天性我们完全可以依据人类的道德标准断定是“善性”还是“恶性”。

        然而,人类还有三种天性,是很难分善恶的。

        玉石印章包装设计平面设计高考美术拍卖公司书画拍卖油画笔古玩拍卖 一种就是“好奇”。人一生下来,就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人类不断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改造社会就是“好奇”使然。因为“好奇”人的大脑发展了,人的智慧增长了,从而人类与动物区别开来。虽然居里夫人说:“好奇是人类的第一美德。”但“好奇”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因为“好奇”既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

        二种是“追求幸福”。人活着为了什么?在希腊神话中,宙斯为了处罚人类,送给了潘多拉一个盒子,当潘多拉禁不住好奇心而打开盒子时,从盒子里跑出了“瘟疫、战争、灾难、虚伪”等人类的恶行和灾难,潘多拉赶紧合上盒子,却把“希望”留在了盒子里,人类的不懈追求就是因为有个“希望”在盒子里。希望什么?幸福。追求幸福是人类的天性,也是人生的价值,人活着的意义。

        三种是“不满足”。人类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是永不满足的。幸福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就是满足感。然而人的满足感具有暂时性,即“在拥有的同时,不久也就很快消失了。”根据马斯洛的理论,人的基本需要分五个层次:一是生理需要,二是安全需要,三是爱的需要,四是尊重需要,五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分梯级排列。如果一种需要得到满足,那么,“这时,立即会出现另外的‘更高级的’需要。”⑥所以马斯洛说:“人是永远有所求的动物。” ⑦“好奇”、“追求幸福”、“不满足”,是人类的三种天性,如果不看具体的目的、过程、结果,难以用“善”和“恶”去分类,因为这一种天性既可以用来为“恶”,也可以用来为“善”。

        人的社会属性是在人的天性基础上发展后表现出来的特征,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是社会影响,特别是教育影响的结果,他是人与动物的区别属性。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 ⑧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⑨说的就是社会属性。

        从理论上讲,人的社会属性表现出三种形态:即天性的正向发展,不发展和反向发展。事实上不发展这种状态基本不存在,除非在病理学上。

        人“善”的天性如果向正向发展,就是孟子所说的“存养”和“扩充”。那么,譬如说“同情心”,就会“见义勇为”,“虽万千人吾往矣”;如果反向发展就会“作壁上观”或“落井下石”。人的“恶”性,譬如“如逸恶劳”,如果正向发展就是“贪图安逸”“懒散成性”;如果反向发展就是“勤劳俭补”“艰苦奋斗”。人的“好奇”性,如果正向发展就是“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反向发展就是“循规蹈矩”“善守成规”。人“追求幸福”的天性,如果正向发展是“利人利已”反向发展是“害人害已”。“不满足”的天性正向发展是“目标远大”“永往直前”,反向发展是“胸无大志”“浅赏辄止”。

        设计知识资源网
        就“人的天性”发展来分析,应该提倡促进人“善”性的正向发展,促进人“恶”性的反向发展,促进人“好奇”、“追求幸福”、“不满足”性的健康发展。我们可以打个比方,如果把人比作一条船,那么我们可以说:“追求幸福生活”就是想达到的彼岸和航行的目的地,“好奇”是她的起点,人性的“善”与“恶”则决定了它的航向,而“不满足”则是她前行的永恒动力。

        人类是万物之灵长,能够消灭人类的也许只有人类自己。人类之所以如此强大,根本在于智慧,而发展智慧的主要手段是教育。科学家的实验和历史事实已经证明,如果教育失误,教育不当,教育不能健康发展,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往往是深远的。我们现在提倡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很有必要加强对人本身自己的研究,特别是对人性的研究,使人性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来源:网络

      艺术图库
      延村
      唐模
      朗梓古寨
      呈坎镇
      万安古镇
      傣家竹楼
      云南丽江古城
      云南建水古城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4(s)   6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