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网旗下网站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18611689969
    当前位置: 民间艺术网 >> 艺术图库 >>
      分享到:

      泉州拍胸舞

        作者:正在核实中..2009-07-02 10:31:52 来源:网络

          (1/2)

          (2/2)

          中国美术家网--让艺术体现价值

        拍胸舞"拍胸舞"又称"拍胸"、"打七响"、"打花绰"等,是福建省最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主要流行于闽南地区的浮桥、江南一带及泉州、金门等地。尤其在泉州地区,大到政府举办的各种重大文化活动、大型文艺踩街,小到各单位的集会庆典、乡村民间的迎神赛会,以至普通百姓家的婚丧喜庆,随处可见"拍胸舞"身影。拍胸舞成为泉州乃至闽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拍胸舞形式比较简单,仅一二人便可随时随地随意起舞。泉州拍胸舞是泉州地区原住民闽越族舞蹈的历史遗迹,是闽越人蛇图腾崇拜的一种历史见证,是具有特殊历史文化价值的闽南民间舞蹈活化石,被国外称为"东方迪斯科"。

        一、历史溯源

        拍胸舞的记载始于宋代。宋代南戏(即今闽南的梨园戏)剧目《郑元和》中的《莲花闹》一场,就有"拍胸"出现。后来戏曲艺人为了剧情的需要,对"拍胸"进行艺术加工,赋予舞台上的规范动作,充实其表演内容。相传拍胸舞出自园戏名剧《李亚仙》:富家公子郑元和上京赴考,途识名妓李亚灿,郑落入烟花院,三千两黄金散尽后,被鸨母赶了出来,与叫化子为伍,他苦中作乐以卖唱为生,自编出拍胸这一亦唱亦舞的独特艺

        二、艺术特色

        拍胸舞传统的舞者为男性,头戴草箍,上身裸露,赤足,他们头上戴着一个形制特殊的草箍,其传统的制作方法是将一条红布条与稻草混合编织,围成一个草圈,并于草圈接头前留出一段10多厘米长的向上翘起的顶端,有如蛇之吐信。舞者随着《风打梨》、《三千两金》等伴奏曲的慢、中、快三种节奏和舞步阵式跳路表演。

        主要动作组合有"八拍雄姿"、"击掌回音"、"玉驴颠步"、"金鸡独立"、"善才抱牌"、"蟾蜍出洞"、"半月斜影"等。。动作以趋于单一节奏的击、拍、夹、跺为主,部位集中在胸、肘、腿、掌等处,基本体态呈拔腰挺胸之势,全身跳跃,并辅以雄健的蹲步和怡然自得的颤头动作,高昂、激越时可双脚反复顿地,舒缓和畅时则抚胸翻掌、扭腰摆臀,动作圆柔而诙谐,活泼而妙趣横生,构成粗犷、古朴、诙谐、热烈的风格。

        拍胸舞基本动作为"打七响",即双手首先于胸前合击一掌,接着依次拍打左右胸部,双臂内侧依次夹打左右肋部,双手再依次拍打左右腿部,共得七响,时值合七拍;与此同时配合双脚的蹲裆步有节奏地跳跃,身体随之左右晃动,配以颤头动作,产生别具一格的摇晃动律,使舞蹈洒脱自然,显露出机灵轻巧、诙谐爽朗的特性,如此循环往复,连续表演。

        "打七响"最突出地代表了拍胸舞的基本动律和风格特色。当今舞蹈工作者为拍胸舞配上音乐,使得表演场面热烈欢快,整齐有序,"打七响"变为"打八响"(即双手在胸前合击掌二次),这就发展了拍胸舞的基本动作,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

        由于"拍胸舞"者多几近裸身,遇冷天常需借酒驱寒,酒酣耳热之间所跳的舞蹈则多夸张,久而久之形成"酒醉拍胸"别具韵味的舞风。"拍胸舞"强调以身体拍击出声响节奏,一方面体现舞蹈本身的动律特色,一方面也用来协调群体动作,渲染舞蹈气氛,较好地保留了远古闽越舞蹈粗犷、古朴的民族舞蹈遗风。

        三、传承意义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一批代表性艺人的不断总结、丰富创新,"拍胸舞"动作已从最初始的基础动作"打七响",发展到拍击肩、臂、胸、胁、肘、腿、足等部位。闽南地区解放以来最具代表性的"拍胸舞"艺人主要有郭金锁、尤金满、邱剑英等。

        1959年,泉州地区舞蹈工作者首次以"拍胸舞"为素材,创作舞蹈《田间乐》参加省、全国文艺会演。近年来,泉州拍胸舞参加各种文化交流活动,并多次获奖。去年,泉州鲤城拍胸舞队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中华情---纪念台湾光复六十周年文艺晚会"演出。鲤城拍胸舞队以激昂的舞蹈,生动表现出光复之际台湾民众欢欣鼓舞的情景。

        巾帼不让须眉。近年来,泉州组织女子拍胸舞队,参加首届"海峡巾帼健身大赛"、海丝文化节等活动。她们踏着南乐伴奏,双手交错拍击,动作整齐划一。尤其是那腾挪翻飞的白龙夺珠表演,博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

        拍胸舞表演者所戴草箍上的蛇形头饰保留了秦汉闽越族原住民蛇图腾崇拜的遗风,其表演形式也保留了古闽越族原始舞蹈的遗风。拍胸舞的内在动律与土家族舞蹈"肉连响"极其相似,从舞种分布的角度看,它与黎族、高山族等南方少数民族的舞蹈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泉州古老剧种梨园戏《郑元和》中保留了"莲花落"乞丐拍胸一折,当今民间拍胸舞又使用、保留了泉州南音的《三千两金》,这种文化的传承关系也极具研究价值。
        来源:中国文化网

      更多...艺术资讯
      更多...艺术图库
      延村
      唐模
      朗梓古寨
      呈坎镇
      万安古镇
      傣家竹楼
      云南丽江古城
      云南建水古城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567(s)   7 queries
      upd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