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网旗下网站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18611689969
    当前位置: 民间艺术网 >> 艺术新闻 >> 展会活动
美术家网虚拟展厅
美术家网虚拟展厅
    1. 以更宽广的胸襟看待“捡漏”
    2.   相信很多收藏爱好者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位老收藏家在乡下收旧货,偶然瞥见一户人家用来喂猫的碗,釉色莹润,胎质细腻。他不动声色地以五元钱买下这只“猫碗”,后经鉴定,竟是宋代汝窑天青釉碗,价值连城。这个故事在收藏圈广为流传,成为“捡漏”的经典案例,也点燃了无数人一夜暴富的梦想。   这个故事折射出收藏界对“捡漏”的复杂情结。在古玩市场,每天都有无数双眼睛在搜寻着可能被低估的珍宝,期待着一朝“捡漏”实现财富自由。但在这看似简单的交易背后,却隐藏着收藏文化的深层密码,以及人性对财富、知识与机遇的永恒追求。   收藏江湖的双面镜   捡漏现象自古有之。明代收藏家项元汴在《蕉窗九录》中记载,有人以廉价购得王羲之真迹,转手获利百倍。这种传奇故事在收藏史上不绝于书,构成了 [详细...]
    1. 藏书,由兴趣开始
    2. 《乐府诗集》内页元至正元年集庆路儒学刊本韦力提供   讲述人 韦力    【藏书记】    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我开始藏书。那个时候,还在上中学的我,用积攒了好久的积蓄买下了人生中的第一批藏书。从此,我便与古旧书结缘。   我最初藏书,是从自己的知识谱系和读书兴趣出发,决定购买哪些书的。我从中学时期起,就喜欢读古典诗词和小说 [详细...]
    1. 藏书印章里的殷殷深情
    2. 藏书印章在我国古代读书人和官宦阶层中颇为盛行,作为藏书文化和印章文化的融合,成为历史的见证。史料记载,我国最早的藏书印章出现于唐代。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连珠印章、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连珠印章、唐代官员李泌的“端居室”藏书印章以及南唐后主李煜的“建业文房之印”、宋太祖赵匡胤的“秘阁图书”藏书印章等,都是很有名的藏书印章佳品。 明清之际,藏书活动与篆刻艺术都有很大发展,藏书印章应用更加广泛,那些藏书印章上的文字,也传递着主人的爱书之情,散发着千古风雅之气。 明代藏书家、澹生堂藏书楼的主人祁承,曾经刻过一枚藏书印章,上面写道:“澹生堂中储经籍,主人手校无朝夕。读之欣然忘饮食,典衣市书恒不给。后人但念阿翁癖,子孙益之守弗失。”其文展现了藏书者对书籍深切的爱,那读书、藏书的愉悦之情,对后人寄予的殷切期望 [详细...]
    1. “瓷器热”里的“冷思考”
    2. 在某古玩市场,一位藏家手持放大镜,在一件青花瓷瓶前驻足良久。这件标价不菲的瓷器,釉面莹润、纹饰精美,底部还落有“大清乾隆年制”的款识。经过反复端详,他最终以高价将其收入囊中。然而,经专家鉴定,这件“乾隆官窑”竟是一件高仿品,制作时间不超过十年!这样的故事,在当下的收藏圈中屡见不鲜。 近年来,随着收藏市场的持续升温,瓷器收藏成为众多投资者追捧的对象。拍卖会上,一件件天价瓷器不断刷新纪录;鉴宝现场,带来各种瓷器请专家“掌眼”的藏家摩肩接踵。然而,在这股热潮背后,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市场上流通的瓷器,有相当比例都是赝品。据业内人士估计,目前古玩市场中真品率可能不足5%。这种现象不仅令众多收藏者蒙受经济损失,更折射出当下瓷器收藏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乱象丛生:瓷器收藏市场的现状 当前 [详细...]
    1. 以“横向联系”来佐辨物识宝
    2.   一般鉴定文物艺术品,比如瓷器,会从造型、胎骨、釉色、底足、款识、包浆等方面来辨识其真伪、年代;有的高手,熟能生巧到炉火纯青,一望,感受一件器物的“气息”“灵韵”,便能断之真假、优劣。除此之外,笔者认为,还有一种“横向联系”的办法,来佐证一件藏品的年代,或者说,至少也作为可以增添的一个旁证手段来验证、确定一件器物,给犹豫购买还是放弃的参考,下最后的决心;或者,已入藏多时的藏品,多方手段仍不能完全断定年代,则可选择“横向联系”来比较、辨识,测试一番。   以绘画“横向联系”来辨识瓷器玉器家具文房器杂项等的大致年代。2010年7月16日,马未都在央视百家讲坛“马未 [详细...]
    1. “艺术里的中国”陈列馆获赠刘开渠、常沙娜作品
    2. 2月20日,刘开渠先生作品和常沙娜先生作品捐赠仪式在北京举行。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刘万鸣,常沙娜先生之子崔冬晖作为代表向“艺术里的中国”陈列馆分别捐赠了刘开渠先生的《毛泽东像》等23件雕塑以及常沙娜先生的《叶子花》《盛唐172窟文殊菩萨图局部》两幅绘画。浙江省湖州市委书记陈浩,湖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兴区委书记赵如浪出席活动并接受捐赠。 “艺术里的中国”陈列馆位于湖州市吴兴区八里店镇潞村,建筑总面积约2400平方米。目前馆藏有蒋兆和、韩美林、吴为山、刘万鸣、孙晓云、崔如琢、陈家泠等艺术家的书画、雕塑、陶瓷作品。陈列馆以“文化能够连接心灵,艺术可以沟通世界”为主题,旨在打造影像化、数字化的美术馆,通过强化潞村“中国”系列文化IP,助力古村振兴与湖州文旅产业升级。 [详细...]

新闻分类
  市场新闻 拍卖新闻
教育出版 展览新闻
收藏新闻 综合新闻
艺术市场
【历史性时刻|中国油画家的全球坐标】于明受...
中国油画再迎国际高光时刻。 近日,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油画家于明凭借其卓越的艺术成就与在国际具象写实绘画领域的影响力,正式受邀担任第十三届“...【 详细 】
别陷入以身份评判美术作品优与劣的误区
不迷信头衔、职称、名气等附加因素,用自己的学识、修养独立地去评判美术作品的优与劣,才能避免陷入种种误区。 别陷入以身份评判美术作品优与劣的误...【 详细 】
中西融合:一位美国学者眼中的刘万鸣艺术
2025年3月,美国密歇根大学名誉教授、北京大学首席客座教授马丁·约瑟夫·鲍尔斯访问中国国家画院。在访问期间,他参观了中国艺术家刘万鸣的工作室,并对刘万鸣的画作《墨...【 详细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13(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