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网旗下网站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18611689969
    当前位置: 民间艺术网 >> 艺术新闻 >> 北京
美术家网虚拟展厅
美术家网虚拟展厅
    1. 《古逸清雄——刘从明书法集》出版
    2. 近日,由当代书坛名宿李逸野题写书名、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古逸清雄——刘从明书法集》面世。 该书精选刘从明创作的篆、隶、楷、行、草各类作品120余件,系统呈现了作者近30年来的艺术探索与实践成果,既是对其个人书法历程的阶段性总结,亦是其再启艺术新程的前瞻与自励。 刘从明此部作品集通过作品图式、学术评论与创作杂记的多维编辑,彰显了专业书法出版对“内容深度+审美高度”的持续追求。 [详细...]
    1. 艺术乡建破题空心村——建德长岭艺术村落的振兴实践
    2. 空心村的困境艺术乡建的契机 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稳步提升,乡村空心化已成为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瓶颈。空心化并非单一的人口流失现象,而是多维度的复合型困境。人口空心化是核心。由此衍生的产业经济空心化、人居环境空心化、服务设施空心化、文化生态空心化,导致乡土文化认同弱化,乡村精神内核面临断裂风险。从国家战略看,空心村的蔓延制约共同富裕推进,延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 艺术乡建作为新兴的乡村发展模式,为破解空心村困境提供了精准解决方案。其以艺术创意为媒介,构建“艺术赋能乡村、乡村滋养艺术”的双向机制,对空间环境、产业发展、文化传承进行系统性提升。艺术乡建通过“柔性更新”盘活闲置资源,推动“空心村”向“艺术村”转型。打破传统建设局限,将艺术全方位融入乡村发展,唤醒民众的本土文化认同,重塑乡村文化自信。同时,吸 [详细...]
    1. 皮雕非遗传承中的育人之道:历史脉络、现实观照与创新路径
    2. 皮雕非遗传承中的育人之道:历史脉络、现实观照与创新路径 ——以海宁皮革文化生态为例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时代语境下,皮雕工艺作为兼具实用价值与艺术内涵的传统技艺,承载着民族文化基因与地方特色记忆。以海宁皮革文化生态为研究样本,从皮雕艺术的情感内核出发,梳理其历史发展脉络,剖析当下非遗育人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融合文化传承、产业赋能与教育创新的皮雕非遗育人路径。旨在通过海宁皮雕名人文化赋能、工艺技术革新与产业集群优势,传播“以技载道、以文化人”的育人特色,为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活态传承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皮雕非遗传承中的育人之道:历史脉络、现实观照与创新路径——以海宁皮革文化生态为例 ■吴更强(海宁市职业高级中学) [详细...]
    1. 同根与分野——中俄美术发展的共性与差异
    2. 中国与俄罗斯地理相近、文化交流频繁,两国艺术均在民族传统与外来影响的互动中发展。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巨变,西方艺术逐步传入;而俄罗斯较早受欧洲影响,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成为其艺术核心。两国艺术都以民族精神为底色,在吸收与融合中形成独特面貌。 中俄美术的共同性探究 现实主义是中俄美术最显著的共同点。俄国巡回画派成立以来,艺术家以真实再现社会生活为使命,如列宾的《伏尔加河的纤夫》,把底层人民的困苦生活如实地展现出来,把社会的矛盾与不公揭露无遗。这种致力于真实刻画人们生活的表现形式,对众多中国艺术家产生了影响。中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接受这种理念,形成以现实主义为核心的创作体系,诸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哈萨克牧羊女》、罗工柳的《毛主席在井冈山上》以及刘宇一的《耘天》等作品成为典型代表,引发了 [详细...]
    1. 江兆申的人生漂泊与艺术还乡
    2. 江兆申 层岩竞爽 180.5×97 1992年 1994年5月,黄山白云景区的一处摩崖上,“卧石披云”石刻开始熠熠生辉,落款“癸酉秋,茮原江兆申书”。从此,江兆申这位青年离家老大回的大书画家永远与黄山定格。正是由于游览黄山时被题刻潇洒俊逸的书法所吸引,我渐而关注并走近江先生的书画世界,以致在2018年策展“百年记忆——徽州名家书画作品展”时,我特意去芜湖拜访他的少时同窗、建筑师兼画家鲍弘达,观看其征集的江先生的作品。前阵子,黄山市举办了“江天一色——纪念江兆申诞辰一百周年书画展”,也是家乡人对他永远的缅怀。 江兆申(1925-1996年), [详细...]
    1. 照夜白——史上实存又被多次“造像”的一匹宝马
    2. 韩幹 照夜白图(局部) 纸本 30.8×33.5cm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秋晨,续披820页高居翰巨著《溪山清远:中国古代早期绘画史·先秦至宋》(据其生前系列讲座基础上,翻译、整理而来,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1月一版)至第649页,见其有分析明代佚名《明皇幸蜀图》中的一匹白马:“大概是杨贵妃的坐骑,也许就是唐玄宗最喜爱的照夜白,我们在韩幹的画作《照夜白》中见过它。”——如将高居翰所说的“大概”去掉,则同一匹唐代真实的“马”(而非“人”),出现在不同朝代的画幅上,于我视域内所见,还是首次,抑或是存世的唯一。(唐太宗为真实存在的昭陵六骏“造像”,也只一次;存世 [详细...]

新闻分类
  市场新闻 拍卖新闻
教育出版 展览新闻
收藏新闻 综合新闻
艺术市场
从心底流出独特的艺术——记我国当代著名女画...
&n...【 详细 】
艺术家的创新实践与个人IP对当今艺术市场定...
艺术家创作出的作品一旦要进入艺术市场流通,它就有一个如何合理定价的问题。以往的传统定价逻辑都以“物理材质价值+艺术家声誉+市场流通性”为核心。随着现在艺术家对当代艺...【 详细 】
吴立军创作的绞泥作品《火凤凰套具》被故宫博...
2025年10月10日吴立军创作的绞泥作品《火凤凰套具》被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故宫博物院为其颁发了收藏证书。 ...【 详细 】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6(s)   0 queries cach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