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行采风写生记
-
-
6月底,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河南省美术家协会、河南省美术馆承办,林州市石板岩镇人民政府、石板岩镇太行山写生产业协会协办的“美术里的新时代”中国美术家协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大采风活动(河南段)在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石板岩镇举行。我有幸参加此次活动,浑厚雄浑、气象恢宏的太行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太行山山势雄浑、气脉连绵、险峻峥嵘,碧绿的河水环山流淌,潭深莫测……恢宏博大的气魄产生的震撼感扑面而来,让我身心沸腾。群山中的古村落依山而建,其间古木参天,朴茂清幽。石板民居古朴端庄,有鲜明的特色,是太行山历史
[详细...]
- 品王圣松雪境油画的悠悠宋韵
-
-
王圣松 《油坊庄东头》 油画 170cm×80cm 2022年 图片来源:河南大学美术学院
9月7日下午,由河南省美术馆、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共同推出的“心本无尘——王圣松雪境油画展”在河南省美术馆开幕。该展是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学院之光——河南大学美术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系列作品展”的第8场展览。
王圣松现为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其油画、中国画、粉画、版画等作品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美术作品展并获奖。近年来,王圣松另辟蹊径,以故乡豫东村落的雪景为题材开启静谧深邃的心灵视窗,对艺术的探索、对生命的
[详细...]
- 北京画院9月推出两场展览 共赏漫画温情与中国画大写意
-
-
9月初,北京画院推出“无限清凉——丰子恺艺术展”和“三家门下转轮来——齐白石与徐渭、八大山人、吴昌硕”两场看点十足的展览。
“无限清凉——丰子恺艺术展”以“无限清凉”为题,分为“诗意之情”“护生之心”“童真之趣”“闲逸之韵”四大板块,并辅以书信、手稿、文献展品以及多种互动体验,构建出一个多维度的展览空间,将丰子恺温润通透的艺术世界娓娓道来。丰子恺的艺术始终关注人性的本真和生活的意趣,其作品中的这份“清凉”,既是他的美学风格,亦是其精神内核。在信息纷扰、人心焦灼的当下,这份跨越时空的“清凉感”显得尤为珍贵。
“三家门下转轮来——齐白石与徐渭、
[详细...]
- 读美 品美 创造美
-
-
桑建国 《春雨》 中国画
美术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这一过程可概括为三个层次:读美、品美与创造美。三者层层递进,彼此融合,共同构成美术专业人才培育的有机整体。
读美:理解美的规律
“读美”是认知的起点,指通过系统学习,理解形式语言与美学法则。中外经典作品成为最直观的教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构图、色彩、笔触与意象,辅之以临摹和写生,使其不仅“看到”,更学会“读懂”,逐步构建起对美的理性认知与视觉积累。
品美:
[详细...]
- 在艺术与心灵之间搭建桥梁
-
-
张学琨 《春光谣》 木版单色 21cm×26.5cm 1983年 河南省美术馆藏
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我深知美育绝非简单的技能传授,而是一场关乎心灵、情感与价值观的“浸润”过程。它如春雨般细腻无声,又如阳光般温暖持久,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学生的审美眼光、人文素养和生命态度。在这片美育的园地里,我不断探索着如何让美的种子在青年心田中生根发芽。
课堂是美育浸润的主阵地。我坚信,真正的美育始于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与唤醒。在讲解《清明上河图》时,不仅要剖析其笔法技艺,更要穿越时空感受北宋市井的生活气息,
[详细...]
- 从一枚胸针开启的美育觉醒之路
-
-
周思旻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雕塑 165cm×155cm×115cm 中国美术馆藏
记得12岁那年,11月的天儿已特别冷,第一次离开家到一所乡村学校参加县文化馆举办的美术班。短短一个多月,要学习素描和色彩写生,还要到田间地头画速写,再步行20公里到山村深入生活去创作。45天的学习经历就像一生从事艺术的全过程。从那时起,我知道了寒风过后天空是粉绿色的;知道了麦田不是绿油油的,而是蓝紫绿的;知道了石分三面,树分八方;也知道了空间、虚实、疏密对比,审美的启蒙教育从此开始。
[详细...]
|
-
新闻分类
-
-
 艺术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