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家网旗下网站
| 网站地图 | 设为首页 | 18611689969
      分享到:

      桂林团扇的艺术内涵和对外传播路径研究

        作者:石仁春 郭忠实2024-04-22 08:14:07 来源:中国艺术报

          团扇,又称纨扇、宫扇、合欢扇。团扇以素白为面、竹木为架、中轴为柄、扇面的形状既代表着团圆美满,又蕴含着中国天圆地方的传统哲学思想,因此团扇具有浓厚的中国情感、中国韵味和中国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器物,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团扇发于商,起于汉,成于唐宋,盛于明清。扇子最早出现在商代,被称为“障扇”,是人们用五光十色的野鸡毛制成的,作为帝王外出巡视时挡风遮阳避沙用的器物。随着扇文化的发展,到了两汉时期,团扇开始走上历史舞台。西汉辞赋家班婕妤创作《团扇歌》: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意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团扇发展到两宋时期,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所必备的物品之一。在我国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中,数以百计的人物手中都拿着团扇,这是当时团扇发展鼎盛的有力证据。到了清代,由于深受帝王嫔妃们的喜爱,团扇的设计和制作材料都达到了最鼎盛时期。身穿一袭袍衣,手执一把团扇,这是清代最流行的穿着搭配了。

          桂林团扇起源于宋朝,明清后日益盛行,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桂林团扇分为圆竹剖丝团扇、平竹剖丝团扇和插丝团扇三类,以宣纸、棉布、丝绸和刺绣等为扇面。2018年12月,桂林圆竹剖丝团扇制作技艺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桂林团扇延续至今具有自然之美,技艺之美和文化之美等艺术内涵。

          桂林团扇的艺术内涵

          1.自然之美。桂林团扇的制作材料及制作过程源于自然,自然之美是桂林团扇的艺术内涵之一。以桂林圆竹剖丝团扇为例。首先,它的制作材料是选用当地三年以上的厘竹和毛竹;其次,它的制作过程以手工为主,即使对竹子进行颜色和形状的处理也采用最原始的烟熏或水煮方式进行;最后,扇面以宣纸、棉布、丝绸等天然材料为底进行创作。桂林团扇的制作材料保留了原材料的自然之美,制作过程采用最原始的制作工艺,充满了自然之美,因此,自然之美是桂林团扇的艺术内涵之一。

          2.技艺之美。手指粗细的厘竹一分为八,去掉竹黄,用刀将其剖成数十根均匀的细丝,在竹节处插入横向竹弓,使竹丝分散平铺,要保持竹丝光滑平顺不扎手,每根竹丝拉开后不折断,竹丝从竹节处呈发射状,角度大小一致……桂林团扇的制作过程无不体现出桂林团扇的技艺之美。正如桂林团扇非遗传承人邱广初所说:“团扇的制作工艺细分下来有几十道,里面很多步骤都很关键,因为这是个互相关联的系统技艺,哪一步出问题了都可能影响到最终的呈现。而最难的,应该是从去囊一直到编线的环节,这是一体剖丝成型的决定性步骤,需要精细、手巧。”正是这种技艺的难度体现了桂林团扇的艺术魅力。

          3.文化之美。桂林团扇不仅具有自然之美、技艺之美,还具有文化之美。桂林团扇除了材料天然、工艺细腻外,还具有扇面精致有创意等特点,是各种艺术与文化融合的绝佳载体。桂林团扇的扇面有壮锦、刺绣、剪纸、麦秆画,还有山水图,承载了丰富的地方特色文化,与地方传统文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桂林团扇的艺术传播路径

          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桂林团扇,当下也面临着如何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更好地走向世界的问题。因此,相关从业者应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1.以内涵发展,提升桂林团扇的对外传播能力。桂林团扇是扬名国内外的“桂林名片”,在国内外各个手工艺术展会中获无数大奖,以实际行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如:2013年,联合国驻华使馆将黄硕夫、黄可人制作的“苗绣团扇”作为礼品赠送给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潘基文;2022年,黄硕夫、黄可人共同制作的《鱼骨式壮锦团扇》和《三子团扇》获“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认证;邱广初制作的《指尖上的桂林》插丝剪纸团扇获2014年“联合国杰出手工徽章”认证, 《丝竹桂林》剖丝团扇获2016年“世界手工艺品杰出徽章”认证。正是桂林团扇传承人的精湛技艺和不断追求内涵发展的精神提升了桂林团扇的对外传播能力。

          2 .以文化创新,提升桂林团扇的对外传播符号。桂林团扇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地区。桂林团扇应在此基础上加强文创产品的研发设计,依托新媒体平台开拓国际市场,实现桂林团扇的国际化传播。桂林圆竹剖丝团扇制作技艺传承人黄硕夫和黄可人在保持桂林团扇工艺的基础上根据海内外审美需求,加强文创产品的研发设计,在扇面上采用苗绣、蜡染和扎染技术,并加入时尚元素,使团扇的造型更加流行和美观,提升了桂林团扇的对外传播符号,最终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以走进校园,提升桂林团扇的对外传播意识。从2018年开始,乘着广西“非遗进校园”东风,桂林团扇文化进入了桂林市区的一些中小学,如桂林市南溪山小学专门开辟团扇制作坊室,将桂林团扇制作工艺传授练习作为校本课程列入教学计划。此外,桂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高校,外语学科齐全,且拥有大批来华留学生。桂林团扇应更多走进桂林高校,与高校联合开展各类讲座、科研及实践活动,让中国学生和外国留学生了解桂林团扇、宣传桂林团扇、传播桂林团扇。

          团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器物。桂林团扇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交融的产物,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桂林团扇通过内涵发展、文化创新和走进校园等形式,将更好地实现健康发展和对外传播。

          (石仁春系桂林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郭忠实系北博德翰外国语学校高中语文教师;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专项课题《“三进”背景下泰语专业课程思政案例库建设研究》(编号:2023ZJY234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静愚
      新闻分类
        市场新闻 拍卖新闻
      教育出版 展览新闻
      收藏新闻 综合新闻
      艺术图库
      延村
      唐模
      朗梓古寨
      呈坎镇
      万安古镇
      傣家竹楼
      云南丽江古城
      云南建水古城
       
        中国美术家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meishujia.cn,All right   
         电子邮箱:fuwu@meishujia.cn  beijing@meishujia.cn 

       

      Processed in 0.039(s)   7 qu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