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联、重庆市美协、四川美术学院承办的“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艺术设计作品展”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诸迪宣布展览开幕,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重庆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阳奎兴分别致辞,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马锋辉主持开幕式。本次展览共收到作品5083件(套),从中遴选出501件(套)入选作品,其中进京作品105件(套)。
精彩纷呈:7个类别作品亮相
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偌大的展厅展出了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环境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信息与交互设计、书籍装帧7个类别的501件(套)设计作品,尽显中国设计之美、空间之美、生活之美。
走进本次展览的进京作品展区,一套登月服“圈粉”无数。该作品为工业设计作品《“巡天”登月服系统组件设计》,由四川美术学院教师胡永攀等人创作。该作品立足我国载人登月任务需求,从“工、构、质、饰、色、形”六个角度进行系统化设计,兼具传统意蕴和未来美感。无独有偶,在航天服的一侧,展出了一款月球车——《人机联合月面移动科考站》,同样吸引大量观众驻足观看。该月球车也是一个移动科考站,采用四轮月球车设计,具有四轮独立轮腿结构,车身可折叠,通过远程遥控,可实现人机协同作业,满足月面科考、探索、基建、运输等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采集月壤时,挖出一个“中”字,惊艳了世界。而这款月球车的轮胎胎面设计,不仅印有“中国”两字,胎痕设计中还融入了中国独特的针织元素。
除了充满科技感、未来感的工业设计,在本次展览上,还有大量“目光向下”、聚焦城市更新的高质量设计作品,充分展现了“设计为人民”的理念。
竞争激烈:投展比仅有9.9%
“与油画、中国画等不同,艺术设计被正式纳入全国美展体系始于1999年(第九届全国美展),是备受社会大众关注和欢迎的美术门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魏东表示,“本届艺术设计作品展共收到作品5083件(套),经严格评选,最终入展501件(套),投展比9.9%,足见竞争之激烈,可谓见证了中国设计的新高度。”
本次展览中,信息与交互设计和书籍装帧首次被纳入艺术设计领域,彰显出全国美展在新时代语境下倡导跨域跨界协作的科学意识与实践指向。关注领域更加全面,既有宏大叙事,也有对实际生活的关注。如《北京市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多彩贵州·活力四射——村超、村BA文化形象设计》等为代表的作品,在国家视觉形象传播、品牌形象推广等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藏区蹲坐一体式无水便器设计》《智慧社区服务机器人》等作品,在关注基础设施建设、灾难救援、应急响应等方面做出创新创造。
诸多作品呈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行当代转译的浓厚兴趣,以及对国际前沿、生活方式、未来趋势的密切关注。如《格物鼎新——中国传统造物方式的当代转译》等作品,利用现代手法重新演绎了传统民族元素。
严格的学科划分与界限正在淡化,“破圈”与跨界不仅体现于混合媒介、感知交互等设计形态与表达的拓展,还表现在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全知觉体验中,如《植觉派对》《长江脉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水生态信息交互装置设计》等作品。
据介绍,展览将持续到8月20日。